》的工伤认定,于2005年3月11日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要求市人民政府撤销6203号《工伤认定书》的工伤认定结论。2005年4月18日,市人民政府依法 裁两审”制改为“或裁或审”制。 “自愿调解、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调处制度已不符合现阶段的客观要求。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曾在发挥劳动争议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3953.html -
了解详情
正确处理调解和裁判的关系,确保调解工作效果;坚持全面、全员、全程调解,依法扩大调解案件范围,不断创新调解方法,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完善调解制度, 法院管理和司法决策水平;加强人民法院政务管理,不断增强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加快人民法院物质装备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实现审判法庭、人民法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850.html -
了解详情
西方国家大多通过法律、法规限制这种特别权力关系的适用范围,但我国的法律、法规依然维护这种关系,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公务员法等,都没有为涉及内部行政 法治同时作为美国社会的制度追求,因此,法官解释法律的价值取向会在民主与法治之间顾此失彼。美国学者艾斯克里奇就此指出:如果司法判决的目的在于增加法治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196.html -
了解详情
年 【正文】 有实体权利就应当有救济程序,程序的目的就在于保障实体法上权利的实现。劳动法上劳动者的实体权利亦然。然而如何才能实现从实体到程序,需要 的三方原则。此外,劳动保障法所规定的劳动者在就业、培训、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虽然可以分别通过现行的民事诉讼程序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程序获得救济,但是,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8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过程的设置,其本质就在于将诉讼中争讼的权利或利益通过司法的形式来加以确定或重新分配,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按照这一要求,当事人在争讼前是否平等 和解,这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并未见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国内学者对行政诉讼中能否实现和解的问题也未见有较为周详的论述;但从相关论著中对调解制度的批判可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78.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系在任何国家都具有普遍性,但是这类法律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家其内容和目的也不同。显然不能用西方有关司法机关组织的法律 各类行政行为,包括许可、处罚、制裁、监察等)和行政救济法(行政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 经济法部门是调整因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77.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中的给付诉讼差别不是很大,适用调解、和解并没有什么问题。行政复议与听证程序中行政机关对不当具体行政行为的改变,实际上也是处分了公权。既然行政机关 诉讼以及是否继续进行诉讼都是以其自我利益的最大限度追求为唯一目的的。如果某一项制度的选择符合其利益的最大限度的追求,那么毫无疑问,他就会理性地选择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66.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法还可以使人民和行政权立于统一平等的基础上,人民的意思,充分反映到行政权上,以符合行政程序民主化之目的[18]21。从而有利于扩大民主参与(如《纲要》就 舆论等社会监督,形成了和谐一致、互相配合的监督体系。第三,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实现有行政有救济。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救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880.html -
了解详情
-04-21.[26]罗凯.信息公开申请未获准 律师提起行政复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2-10.[27]杨秀伟.让市府信息公开 去年就一单[N].南方都市报,2009-04-15.[28]包万超.宪政转型与中国司法审查制度[J].中外法学,2008,(6).[29]胡肖华.宪法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678.html -
了解详情
撤诉的,都能达到息讼的目的。这样做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应当提倡的。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就为这种协调处理行政案件的机制预留了制度空间。从现实情况看, 也反映了法院和双方当事人为了解决不适用调解制度与现实需要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所做的努力。这种处理机制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制度创新,是新形势下解决行政争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8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