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诉机关是否承担举证责任就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因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各地法院的实际操作中无所适从,常常导致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当事人都 (三)灵活适用司法解释 无论是转变诉讼模式或健全立法,都会有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等待的时间里,我们必须做点什么?笔者认为,通过对司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64.html -
了解详情
》的有关规定,最高法院既可以审理一审民事案件,也可以审理二审民事案件。无论是一审案件还是二审案件,最高法院作出的裁判均为生效裁判,当事人没有上诉权。但 实行了三审终审制,检察院对民事案件的事后监督权是否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其一,无论是实行何种审级制度,法院均有可能作出错误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98.html -
了解详情
办案人员到受送达人要经过数次转递,送达时间相对较长,也影响了诉讼进程。第二种是直接送达。由于二审民事案件的当事人距离二审法院相对较远,二审法院 电话为47.3/百人;2007年互联网用户数近2亿。此为在审判送达领域建立全新的送达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所谓电子信息送达就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将送达内容从始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32.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正性产生质疑这种质疑是否有根据?笔者认为是否定的。从全国法院受理案件的情况来分析:二审案件受理数只占一审案件审结数的7%,而受理审判监督案件数占 相一致,就是法官与法官之间,对某个案件的认识也可能不尽相同。仅凭当事人主观臆断认为法院裁判有错就可提起再审之诉(民事诉讼法第178条)或根据再审法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89.html -
了解详情
卷宗全部调阅的做法。C中院有干警90余人,既管辖一审又审二审案件的民事庭原有十余名审判人员,经济庭则有六名。但从今年起已撤消经济庭,分为民事一 是此前的案件受理及庭前准备状况。四个法院受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做法大体相近。即由立案庭窗口人员接收诉状并初步审查后,填写立案审批表交立案庭长签字批准是否受理。诉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9.html -
了解详情
增长促使法官要么更努力工作,要么在每个案件上少花一点时间……增加中级的上诉法院……的法官数量……及降低口头辩论的案件与发表意见的案件比例”,[10]其中对上诉 只有极少数,因此,二审程序事实上将依然承载着大量民事案件的终审任务。[9]理查德A波斯纳:《联邦法院挑战与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62.html -
了解详情
,同案审理的及时保护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容否定的。一个案件的一审、二审周期(包括一审法院向二审法院转交卷宗的时间),通常需要为时一年左右。如果被告明知原告的 新的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6条第5款的规定: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可以中止赔偿案件的审理。待终审判决生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48.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案件的改判率并不高。如2002年至2004年9月份,浙江省全省法院民事抗诉再审案件的改判率平均仅为21.5%。可见,频繁启动这一监督程序并不符合诉讼以及 再审的连续制。即立案庭负责形式审查,凡申诉(申请再审)符合形式要件的(类似于民事案件的起诉审查),均予以立案,由审监庭负责复查和再审。这种复查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3.html -
了解详情
的判决、裁定提起再审程序,是国家司法判断权的重复行使,既损害了司法判决的严肃性,又浪费了国家宝贵的司法资源。对民事案件的审判权是我国宪法赋予人民法院的专门 提出的问题在法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如有合理原因不能在法定时间内答复的,应当向监督机关提出书面说明。有关监督的申请人、申请事由、法院的答复意见等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3.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现行的法院审级制度,绝大多数刑、民事案件的初审或上诉审法院是审级较低的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这些法院法官的素质总体不高,一旦出现疑难、复杂的案件 案件,上级法院在答复之前,一般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讨论;如果有必要上级法院还要向其上级法院请示,这就会将案件的审理程序拖得较长难以及时终结,导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