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于不动产登记被赋予绝对效力,即使第三人对于登记的信赖具有重大过失,也不影响这种公信的效力。对此,德国学者指出:取得人仅在明知土地登记簿之 这样的问题之中。 综上所述,《物权法》本身的规定来看,其关于不动产物权设立与变动模式的规定,带有明显的拼盘现象, [15]而这种拼盘现象主要与当前中国法学理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252.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公众能够容易地了解到某项不动产上所具有的抵押权状况,从而降低不动产交易中的风险。 关于不动产抵押登记制度,可见诸于我国现行的几部单行民事立法中。如 就由可能因此而不能实现。 (二)不动产抵押登记决定不动产抵押合同的效力违反交易便捷的原则,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交易速度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16.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诉讼救济重于事前预防,普遍没有建立不动产国家登记制度,但也仍有大量关于不动产转让合同的当事人签字经公证人认证的要求散见于相关法律中① .笔者认为,之所以世界上 ,使得该制度在保护了信赖登记簿记载而为交易的第三人利益的同时也使真正的但未登记录于登记簿的权利人有因此丧失权利的危险,换言之,该制度虽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54.html -
了解详情
的物权化而直接承认租赁权为物权。历史上,日耳曼法就是将租赁权列入“物权”之范畴的,又普鲁士国民法规定租赁权为物权,奥地利民法典也认为租赁权于登记后为物权,参见 有当事人关于设立该权利的合意,以及在不动产登记簿上的登记。按我国台湾“民法”规定,地上权为物权,其得丧变更,由于法律行为者,非经登记不生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30.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可以通过意思自治将“所有权转移”从交付之中暂时分离出去,但对不动产而言,由于登记的效力是法律强制的,当事人不能通过意思自治将“所有权转移”从交付中分离出去, ,在交付前已在土地登记簿、船舶登记簿或者造船登记簿中登记为所有权人的,前款规定的效力自登记时起生效。”这一译本中的“交付”,显然仅指“转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23.html -
了解详情
变动的事项予以登记在登记簿上的权利。二者在性质上不同,本文探讨的就是私法意义上的登记请求权。 登记请求权主要发生在以下场合: 1.因不动产转让而产生的买方对卖方的设定 物权变动不以公示为要件,与公示无任何关系,另一方面却又赋予公示方法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如果未经公示,则先物权变动不能对抗已公示的后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03.html -
了解详情
》第714条规定,动产所有权转移,应移转占有;关于不动产其以原因行为、登记承诺与登记结合而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四、我国现有民事立法中对公示的有关规定 不动产转让契约所载内容进行登记。登记簿可供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查阅,以起到公示作用;登记与否并不影响不动产转让或权利设定的效力,但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8.html -
了解详情
建立的重要制度。文章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历史沿革、登记制度的功能、登记的公信力、登记的效力、登记的请求权等方面论述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及其完善。「关键词」 经常发生错误,交易当事人就会经常依据错误信息发生交易,而过多的登记错误会使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去查阅登记簿,从而降低登记的公示和公信功能,造成交易的极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0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可以通过意思自治将“所有权转移”从交付之中暂时分离出去,但对不动产而言,由于登记的效力是法律强制的,当事人不能通过意思自治将“所有权转移”从交付中分离出去, ,在交付前已在土地登记簿、船舶登记簿或者造船登记簿中登记为所有权人的,前款规定的效力自登记时起生效。”这一译本中的“交付”,显然仅指“转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35.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权这两种权利同时存在,但是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后产生的约束力,实际只是合同法上的约束力,不是物权移转的效力,物权法上的约束力是在所有权转移时才产生的。 编第十九章规定的土地物权(即不动产物权)的制度就是这样。关于第三人的保护,该法在物权编之末尾专门规定了“占有以及不动产登记簿”,其中即包括动产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