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说解释的实际上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可罚性问题,而非其与作为犯的等价性。例如交通肇事的司机将被其撞伤的人弃之不顾,从而使被害人失血过多死亡的行为 不作为犯基于三种原因:其一是由于自然现象;其二是由于被害人的故意或过失;其三则是由于不作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行为。例如司机撞人后逃逸致人死亡,就是由于不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633.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社会危害性、客观方面要件加以区别。首先,分析两罪的主观方面的区别。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 ,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668.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的比例很少,主要集中的交通肇事、故意伤害等案件中,且大部分是调解结案。目前,在刑事案件中普遍存在着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相互代替、相互吸收的问题 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此来确定是否以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来作为量刑情节。如对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在适用该条规定上要严格区分进行,不能一概适用。刑事处罚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854.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的形象和活动样态,以此正当化针对不同人所施加的侵权责任,如替代责任、产品责任、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高度危险责任、饲养动物责任 而且要探究是什么激励了这种行为,这样才能真正找寻到制度与规则的意义。正因如此,关于侵权行为中故意与过失区分的意义,是目前在侵权法学界争论比较激烈的论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937.html -
了解详情
上有所差异。如贝林格就认为,构成要件的该当性、违法性属客观方面的要素,是故意和过失所共通的;只是在责任上,故意与过失才得以区别。在旧过失论者看来, 不管行为人的驾驶态度如何,就一概构成犯罪。其逻辑上的必然推论即是:凡有危险者,应一概予以禁止。果真如此,则现代交通、医疗事业均为适例。这无异于放弃现代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05.html -
了解详情
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特别是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案件,主要从化解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依法处理,妥善化解被害方当事人与被告人之间的对立情绪,切实加强对 肇事、故意伤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其中的大部分被告人属于初犯、主观恶性不大,且伤害案件多因民事纠纷引起;交通肇事案属于过失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920.html -
了解详情
当作原则的要素。大陆法系犯罪构成具体包括:实行行为、结果与危险、因果关系、构成要件的故意与过失。[29] 在英美法系中,在讨论犯罪成立与否时,一般不使用大陆 交通肇事罪的成立只需造成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造成两种结果的情况下(如造成一人死亡同时造成三人重伤),只需其中之一作为定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76.html -
了解详情
保险赔偿的被害人均不属于被国家补偿之列。对被害者的补偿,是只以故意犯罪引起的被害为限,还是也包括过失犯罪引起的被害?有的国家明确规定只限于故意犯罪引起 在具体的补偿标准还未制定出之前,对被害人的伤残补偿可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和《职工公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等行政规章来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97.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肇事案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些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没有很深的矛盾冲突,大都是因小事引起的摩擦。交通肇事案件更是过失犯罪,没有主观恶意。 要求双方和解。 同时对于确有必要提起公诉的,比如对于具有一定情节或造成重伤的,可能处以3年或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故意伤害案件,检察机关应提出减轻罪责的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34.html -
了解详情
保险赔偿的被害人均不属于被国家补偿之列。对被害者的补偿,是只以故意犯罪引起的被害为限,还是也包括过失犯罪引起的被害?有的国家明确规定只限于故意犯罪引起 在具体的补偿标准还未制定出之前,对被害人的伤残补偿可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和《职工公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等行政规章来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