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法律、司法解释都对证据收集,尤其是侦查阶段侦查机关的证据收集规定了法定的程序,甚至还就每一证据收集行为规定了具体的 供述和辩解、以及证人证言 等言词证据一定要如实记录,不得有丝毫的歪曲:对于鉴定结论,侦查人员一定要向鉴定机构提供来源真实的检材和样本,以保证鉴定结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63.html -
了解详情
相抗衡的力量。但司法实践中律师的阅卷权受到很大限制。在审查起诉阶段,律师只能看到拘留证、逮捕证、起诉意见书等诉讼文书和鉴定结论。即使进入审判阶段, 规则等均没有加以规定,使质证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笔者认为对于质证程序的设计。可以借鉴英美国家的当事人交叉询问方式。此种交叉询问分为主询问和反询问。具体步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62.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以当庭予以认证。第四,控辩双方主要围绕确定罪名、量刑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 不难看出,该意见与当前学界有关司法资源优化配置的呼吁似乎颇为契合 简化,审限较短等几个方面,法院仍然要对案件开庭审判。如此比较,似乎不难得出我国简易程序应当进一步简化以提高诉讼效率的结论。但是,这样一种表面化的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36.html -
了解详情
的两种情形细化为四种情形,增加了鉴定、勘验和互相矛盾两种情形。但是,该司法解释并没有改变法院调查取证的启动程序,法院依然可以依职权主动调查证据而 。诉讼程序在此意义上成为当事人意愿的一个展开过程。再比如,该解释规定,当事人可以自行委托鉴定人提供自己的鉴定结论,鉴定权不再由法院垄断,这不仅强化了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95.html -
了解详情
促进证人作证,实现庭审对抗式程序的基本功能。[15]以程序为论据理由来论证技术传闻规则,缺乏基本的论据与论点的对应,如此得出的结论说服力能有多大呢? 事实就断言这个证据对证明案件没有作用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我们认为,相关司法解释做出的当庭认证的做法不符合实际,证据的审查判断需要综合分析,不能就事论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89.html -
了解详情
状态,以及有无作证能力进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3)承办本案的公安司法人员能否同时作为本案证人的问题。这是广义与狭义证人的重要区别所在,采广义证人解释的 的对等机会,有利于控辩双方进行质证,行使交叉询问的权利,保障了程序的公平与公正;有利于法院对证据进行严格审核及认证,当庭完成判断证言真实性、可靠性的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3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程序公约》;1961年《关于取消要求外国公文书认证的公约》;1965年《关于民商事案件中司法和司法外文书的国外送达公约》;1970年《关于民商事案件国外调取 具有关联性的证人证言、书证、物证、鉴定结论等,未经开示不得在开庭审理时使用。美国的证据开示程序富有特色,是其区别于传统英美法和大陆法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15.html -
了解详情
经紧急抢救治疗无效叶祝标于23时死亡。鉴定意见书的结论,姚某的死亡原因不符合注射青霉素等药物所致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符合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力衰竭致心 一定的过失态度。 以上问题既涉及到对于刑法基本理论的理解,也涉及到对于司法解释的理解,认清这些问题,窥豹一斑,无疑十分有助于廓清非法行医罪中核心问题 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33.html -
了解详情
作证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使得控辩双方当庭的交叉询问,当庭的认证、质证难以实现,审判方式改革流于形式,司法公正和查明真相也只能成为口号。主要原因有三:一 获得明晰印象,以保证审判人员对证据的真伪和证明力的大小作出正确的判断、对争议中的案件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概言之,直接言词原则的诉讼价值主要是利于刑事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498.html -
了解详情
左右;(2)一方当事人提出鉴定,另一方当事人反对的,是否启动鉴定程序由法院决定;(3)双方当事人均不申请鉴定,但法院认为需进行鉴定的,可依职权启动鉴定 为例外。第四,鉴定结论的质证和认证。鉴定结论必须双方当事人质证,当事人须出具书面的质证意见。法院将当事人的质证意见反馈给鉴定机构,要求鉴定人进一步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7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