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在诉讼材料的收集方面,即是以当事人为主导,以法院为补充,法院只能以当事人提出的并经过充分辩论的资料为基础进行裁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辩论主义原则。 不出庭作证主要是基于对人身安全与经济损失的考虑。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我国的公民的法治意识仍不高。因此,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率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首先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964.html -
了解详情
权的情况下,法院可以缺席审判。 4辩论权。辩论权是指一方当事人都有权就对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主张、证据材料及法律主张进行反驳、答辩,发表自己意见和 审请求权的保障 不像其他国家在宪法上确认听审请求权那样,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听审请求权,然而,基于宪法有关尊重人格尊严以及尊重和保障人权之规定,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883.html -
了解详情
代表性或争议管理权的观点来解释自然能自圆其说。〔19〕日本学者所提出的“纠纷管理权说”,意在突出当事人应当具有围绕某一问题积极地进行交涉和有效地进行诉讼的实际 的诉权,那么该人就不得行使他人的诉权,因为诉权是公民所固有的基本权利,没有经过该公民的同意或者法律的规定,任何人不得取得其诉权或者行使其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95.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现,程序性申请只宜由当事人提出。对此,我国国家赔偿法作了较好的设置,它规定:要求赔偿应当递交申请书;同时它又规定: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 :再救济[2]。程序性裁决的再救济实质上是程序性裁决程序的复审程序,与实体性裁决程序的上诉审程序一样,它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该复审程序的启动必须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75.html -
了解详情
公正的实现,程序性申请只宜由当事人提出。对此,我国国家赔偿法作了较好的设置,它规定:要求赔偿应当递交申请书;同时它又规定: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 :再救济[2]。程序性裁决的再救济实质上是程序性裁决程序的复审程序,与实体性裁决程序的上诉审程序一样,它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该复审程序的启动必须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408.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认为它仅是指法院应当公开审理案件和公开宣告判决,允许公民旁听法院的审判活动,而未认识到在裁判文书中对证据的分析说明,表明法官 利于上诉制度发挥作用。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是败诉一方当事人提出上诉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诉讼中认定事实错误又主要是运用证据失误造成的。采信了不具备证据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61.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可以告知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 刑事部分的裁决,往往需要对刑事案件提前作出裁判。当该裁决因一方当事人提出上诉或检察院提出抗诉未能发生法律效力时,附带民事诉讼如不中止审理,一审法院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089.html -
了解详情
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裁定提出上诉,如果将法定代理人当作当事人,那么法条中的当事人该作何解释? 此外,要注意弄清法定代理人适用的 《关于实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2条:国家机关在执行职务中,给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机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最高法院《关于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42.html -
了解详情
负举证责任,也称举证责任承担,举证责任分担。笔者认为,当事人主张更多的受诉讼法调整,是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要求对方应为的某种义务;而案件事实更多的受 应列入当事人举证的范围。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三)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7.html -
了解详情
的真实义务,而且要规定不履行这种义务的责任。当事人在诉讼中应当向法院和对方当事人说真话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一公民的一种道德义务,并有必要将这种义务转化 的诉讼行为作出否定性的评价。在前述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因此遭受不利判决,应允许当事人以适用法律错误为由提出上诉或再审。 【作者简介】 柯阳友,河北大学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