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剖析出发,从法制、机制角度来研究减刑、假释工作中监狱与法院的关系或关系走势,提出了对减刑制度的几种设想和对假释制度的再认识。 第二个部分,从 。当然,如能建专门法院同样是具有突破性的,其科学性及可操作性一样明显。 同时,假释工作作为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重要方面,笔者倾向于将之从法院工作中分离出来归监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88.html -
了解详情
、情形和时限等。二是在刑罚体系中引入刑罚执行暂缓或是刑罚执行中止制度。判决生效后交付执行过程或刑罚执行过程中,对患有严重影响刑罚正常执行 监督[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5). {17}李忠诚减刑假释提请权归属问题研究[j].人民检察,2006,(2)(上). {18}金干林.暂予监外执行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767.html -
了解详情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19]韩玉胜:《刑事执行制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32页。 [20]刘晓兵: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第198页。 [21]参见陈永生:《中国减刑假释程序之检讨》[J],《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彭海青:《我国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02.html -
了解详情
是什么,法院就只能审查什么。监狱实行计分考核、以分计奖、以奖减刑(假释)制度,在监狱呈报的分数、奖励确定的情况下,法院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编书,第256页。 [24] 参见英国伦敦皇家学院法学院国际监狱研究中心:《监狱改革指南》,载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编:《2002年主要活动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93.html -
了解详情
假释最有发言权。检察机关驻监检察室代表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驻监检察人员在假释听证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刑罚执行机关的相对方,因此,它发挥着 、假释程序之检讨》,《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姬晓馨:《我国减刑假释中引入听证制度之必要性分析》,《天府新论》2008年第2期;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67.html -
了解详情
其特定的生长环境,与其特定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相适应,所以不仅要研究西方假释制度的构建,也要研究其运作、生长的环境,这样才能科学地吸收和借鉴。 二、现状 使犯罪人提前走出监狱大门的行刑措施,但其性质和控制力却是完全不同的。减刑者刑满释放后,除法律另有规定之外,其公民权利已经恢复,各种管束已经解除。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48.html -
了解详情
,当然不是说客观上不存在,最起码在我管理罪犯为其呈报减刑假释的多年工作中还没有碰到,我认为这是百分考核制度的优点所造成的,罪犯要减刑必须依靠 职能部门研究审核,职能部门确定后再呈报到监狱减刑假释会议研究,监狱确定后,再由监狱呈报到监狱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在这样一个流水似的过程中,任何一环的缺失都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7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03页;翟中东、何仲哲:“适应假释制度改革调整激励机制”,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7年第9期第19页;陈兴良:《刑法 ;于志刚、许成磊:“内地与澳门地区假释制度之比较”,载《中国监狱学刊》2000年第6期,第22页。[11]因为减刑的后果并不必然就是还有残余刑期,此当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9.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在刑罚执行理论上一贯倡行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监禁刑、社区矫正、减刑假释制度,这也是刑事政策在刑罚执行中的直接体现。 (一)管制刑本土化 中外法学》2000年第5期,第504595页。 (27)赵秉志:《刑法改革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308309页。 (28)参见前引(23),陈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779.html -
了解详情
三是犯罪分子的犯罪情况,如果犯罪分子是累犯或法律规定的暴力罪犯,不能适用假释;四是其他情况,如果犯罪分子是老弱病残(罪犯自伤致残除外),并且丧失劳动能力, 改造、减刑和假释制度的执行、罪犯改造质量的评估等。以往,我们对罪犯的人身危险性重视不够,导致了很多问题,今后,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应用研究。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