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技术设备的原因而引起的事故都是技术事故,设备出现故障是由于人的过失行为造成的,应定重大责任事故罪。例如,操作人员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机械检修,应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55. [11] 周剑锋.论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5). [12] 李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25.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上述规定揭示了我国《刑法》运用行为人主观心理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 希望或放任过当结果的发生,此时行为人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组合已不是过于自信过失的罪过形式,而是符合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罪过形式。 因此,笔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45.html -
了解详情
是必要的。总之,无论是站在社会责任论的立场,还是基于道义责任论,超越承担过失之行为人都应当承担罪责。具体而言,行为人所需要承担的是实施超越自己的注意 中,注意能力是指对危害社会的结果的注意能力;在过于自信的过失中,注意能力是指结果的避免能力。[ 8 ] 对于注意能力的判断标准,目前在我国大陆刑法理论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68.html -
了解详情
修改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之后,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不能再有疏忽大意过失存在的余地。因为“明显”既包括客观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主观方面的内容。其 负刑事责任”,而没有明确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是否包括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或者将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限定于某种罪过心理,因此,实事求是地将实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59.html -
了解详情
条件修改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之后,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不能再有疏忽大意过失存在的余地。因为明显既包括客观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主观方面的内容。其主观 的防卫人对自己的防卫行为造成的过当结果存在的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心理视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应当说是符合刑法设立正当防卫制度的精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72.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的情况下而仍然实施防卫行为,在逻辑上就有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过失存在的余地。如果防卫人虽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过当,但由于某种条件 与目前通行的社会观念相悖。这样不仅容易导致滥用防卫权,而且对犯罪分子来说也是过于苛刻了。那么,犯罪分子采用暴力手段严重危及被害人的行动自由安全时是否就可以实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80.html -
了解详情
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相似点在于:两者都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 ,由于行为人误认为只造成了重伤,为逃避罪责而逃之夭夭,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基于过失行为而负有紧急抢救的义务,如果及时进行抢救,虽然被害人仍然死亡,行为人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6576.html -
了解详情
间接故意;⑼还有学者认为:无论是滥用职权罪还是玩忽职守罪,主观方面都既可以由过失构成,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⑽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有学者主张借鉴英美刑法中的轻率,针对处于无法区分是属于间接故意还是属于过于自信过失的心理状态确立一种复合罪过的形式。⒀也有学者从行为无价值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089.html -
了解详情
,在法律规范约束不力的情况下,部分人便会铤而走险。其心理状态多出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可从外在行为上看,认定为间接故意也未尝不可。因此,针对 案(1984)(Krawec)和沃德华德案(Woodward)(1995)确立了惩治过失危险犯原则。[70]美国通过判例体现出这一思想,瑞士、法国、意大利、俄罗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14.html -
了解详情
的心态一般应是放任,也就是说,行为人自认为侥幸避免的辩解无法遮蔽超越了过于自信过失范畴的现实根基,这缘于危险驾驶行为具有引起严重后果的高度盖然性。因而醉酒 竞驶客观上就已经进入了一种放任状态,一般不具备侥幸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自信可能。因而可以推定驾驶者在明知实施危险驾驶行为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情状下仍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