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与种类是与刑法大有出入的。比如,我国刑法对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作了明确规定,从而将犯罪认定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 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犯罪故意是刑法规定的罪过主要形式之一。根据刑事法律理论,成立犯罪故意必须具有两方面要素:在意识因素上,犯罪行为人要明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html -
了解详情
六,实施安乐死的方法要合乎伦理。只要安乐死符合以上6个条件便阻却了违法性。因而安乐死在日本有合法地位,并且是有条件地认可。 3.英国 英国目前没有 安乐死不具有应受惩罚性。应受惩罚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征,它表明国家对于具有刑事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的刑罚惩罚。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8499.html -
了解详情
或那样损害的特性;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全面揭示了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三个特征,相比较而言,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 法益可以成为界定犯罪客体的重要内容,同时法益侵害说在解释社会危害性与违法性等问题上具有特殊功用。 四 尽管实质刑法观的丰富内容远非社会危害性理论或者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272.html -
了解详情
在一百多年前,随着近代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分工与发展,尤其是实证主义刑法理论的贡献与刑事社会学派卓越的理论建树,已经从根本上完成了。 那么,实质的犯罪概念与 它是从前法律的立场揭示行为可罚性的最根本原因,是作为刑事违法性前提的存在或者说是刑事违法性的本原。由于实质的犯罪概念并不具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就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70.html -
了解详情
,有一条基本原则始终是不可动摇的,即行为只有符合分则罪状规定的犯罪构成才能受刑事惩罚。1954年和1955年,《苏维埃国家与法》杂志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关于 从犯罪的特征上看,犯罪行为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二是刑事违法性,三是应受刑罚惩罚性。通过这三个特征的描述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55.html -
了解详情
或那样损害的特性;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全面揭示了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三个特征,相比较而言,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 ,2002:5272. [18]劳东燕.社会危害性标准的背后[G]//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7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99224.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69.html -
了解详情
或那样损害的特性;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全面揭示了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三个特征,相比较而言,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 ,2002:5272. [18]劳东燕.社会危害性标准的背后[G]//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7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99224.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92.html -
了解详情
非犯罪行为的功能。 四、欠缺期待可能性说 我国还有学者将义务冲突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定位在期待可能性上,理由是:无论是两难境地也好,紧急状态也罢,其实质 下进行的,而在我国,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即构成犯罪,而行为所具备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行为在法律上的特征,按期待可能性说的观点,如果适用期待可能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24.html -
了解详情
政策影响下, 刑事近代学派主张以行为人为中心建立犯罪论体系, 重视违法的反社会性和行为人的危险性, 使对构成要件应进行价值判断的观念得以确立。在违法性的判断 构成的产生而言, 由于先天性缺少人性关怀之人权保障的功能和机制, 故在人道性刑事政策勃兴的时代,其缺少人权保障之出罪机制的现状必须被改变。在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208.html -
了解详情
政策影响下, 刑事近代学派主张以行为人为中心建立犯罪论体系, 重视违法的反社会性和行为人的危险性, 使对构成要件应进行价值判断的观念得以确立。在违法性的判断 构成的产生而言, 由于先天性缺少人性关怀之人权保障的功能和机制, 故在人道性刑事政策勃兴的时代,其缺少人权保障之出罪机制的现状必须被改变。在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