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将违法所得之标的物及其收益一并确定为违法所得。 2.违法所得的确定与担保物权实现的冲突 对此情形,违法行为人若以自身违法行为所直接获取的标的物,向 机关行使与违法所得有关的行政处罚手段的先决条件,合理确定违法所得有利于行政执法机关实现行政管理的职能;于私,抵押权人在民法领域享有物权法上的优先受偿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80.html -
了解详情
)在让与担保之标的为债权时,则无法将其解释为所有权,更不应解释为担保物权。因为首先,所有权的标的仅限于物,债权不能成为所有权的标的;其次,某一债权 性”较弱的问题,都在保障交易安全、维护权利人权益方面面临同样的困境。 (三)实现方式之比较 一般认为,让与担保的实行是一种私实行。动产让与担保当事人对担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40.html -
了解详情
转租没有损害其利益,法律就没有禁止的必要。从现实需要看,资源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允许承租人转租无疑有利于促进租赁物的最优使用。法律应当对 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的规定。”该款中的“其他物权”是指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前两款规定的是不动产和动产所有权的善意取得。因此,该条款进一步明确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97.html -
了解详情
非经权利人允许,他人不得擅自进入林地;所谓使用,即权利人通过开垦、种植等行为实现林地的使用价值; 所谓收益,即权利人可以收取因占有、使用林地而产生的利益,如 能规范建立在林地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基础上的地役权,兹不赘言。 (三) 担保物权 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在我国,不动产及其权利不能成为质权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31.html -
了解详情
非经权利人允许,他人不得擅自进入林地;所谓使用,即权利人通过开垦、种植等行为实现林地的使用价值; 所谓收益,即权利人可以收取因占有、使用林地而产生的利益,如 能规范建立在林地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基础上的地役权,兹不赘言。 (三) 担保物权 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在我国,不动产及其权利不能成为质权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81.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逐渐形成和完善。「关键词」判例法、浮动担保、衡平浮动担保(floatingcharge)是判例法所创设的担保物权制度。判例法是与成文法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法律概念不看重法律规定了什么,而是看重这种规定在特定情况下的合理性及如何实现这种合理性。(注: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47.html -
了解详情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64页。)三、集体土地之担保物权传统民法上的担保物权,主要有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三种,对此我国《担保法》均作了具体 进入市场进行转让和设立抵押,目的在于防止农村耕地的流失,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实现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政策。(注:王利明著:《物权法论》,第68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55.html -
了解详情
,逐渐形成物权法与债权法的“分流”,乃至“完成了以所有权为中心,加上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和作为事实状态的占有所组成的抽象的物权法体系,与此相应,契约 给付,至于该给付是如何获得的则并不重要。诚然,债务人的人格对于债权的保证实现极为重要,但是,债权的保证与债务并非同一性质。”[19]对于债务,较之债权人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06.html -
了解详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得到纠正”。这是明显无视民法个人本位的立场,为了实现所谓的标准统一而牺牲一个相当长“纠正期”内众多人的财产利益,而且这些损失 通常都主要受合同法的调整;不动产交易需要作成书面合同。尤其是在不动产之上设定担保物权以及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都需要经过登记。 第三,一般来说,动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719.html -
了解详情
说,其中中国政法大学物权法课题组、余能斌教授、李开国教授等均反对将让与担保确定为担保物权。王利明在其《物权法立法的若干问题探讨》一文中认为,由于让与担保 因为法律无规定就得出不予保护的结论。另外,让与担保权人取得担保并不在于确保标的物的留置作用而是基于受偿权的实现。因此,不宜将质权的非占有质禁止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