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结果归责原则,而是违法/过错归责原则(适用于拘留)与无过错归责原则(适用于逮捕、有罪判决)并行的体系。因此,对上述质疑理由最有力的还是第二 的假释考验期为10 年。被假释的服刑犯人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监督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6801.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在刑罚执行制度上,应当放宽对未成年人适用减刑、假释等执行制度的条件,如进一步降低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减刑、假释的刑期条件或其标准等,以最大程度地 第2款规定,只有在教育处分不足以矫正未成年人行为的情况下,才可以适用刑罚。[9]在当下我国的刑法已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替代刑措施,《刑法》第17条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047.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在刑罚执行制度上,应当放宽对未成年人适用减刑、假释等执行制度的条件,如进一步降低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减刑、假释的刑期条件或其标准等,以最大程度地 第2款规定,只有在教育处分不足以矫正未成年人行为的情况下,才可以适用刑罚。[9]在当下我国的刑法已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替代刑措施,《刑法》第17条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042.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中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还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或者缓刑 矫正是作为与监禁矫正相对应存在的刑罚执行方式,与监禁矫正相辅相成,其适用对象除了刑法中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犯罪分子外,还包括了监外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97.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中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还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或者缓刑 矫正是作为与监禁矫正相对应存在的刑罚执行方式,与监禁矫正相辅相成,其适用对象除了刑法中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犯罪分子外,还包括了监外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84.html -
了解详情
高法意见则更为具体地指向了恐怖组织犯罪、邪教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恶势力犯罪。 以上仅是在有组织和暴力性分离的情况下,实践和政策文本对于有组织犯罪 罪后表现,机械刻板地执行限制减刑和禁止假释的规定。 余论 虽然经过努力和多方面的制度安排,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在刑法适用中其范围已能基本确定,但此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53.html -
了解详情
高法意见则更为具体地指向了恐怖组织犯罪、邪教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恶势力犯罪。 以上仅是在有组织和暴力性分离的情况下,实践和政策文本对于有组织犯罪 罪后表现,机械刻板地执行限制减刑和禁止假释的规定。 余论 虽然经过努力和多方面的制度安排,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在刑法适用中其范围已能基本确定,但此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47.html -
了解详情
。一是法定刑幅度过大,导致量刑难以把握。监狱在押犯中常常出现同法、同罪和近似的危害程度,但刑罚宣告结果却大相径庭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情况没有体现法律 一段时期的考验,如无犯罪行为发生,即以执行完毕论的一种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假释的实质是一种附条件的提前释放。罪犯虽然在客观上走出了监狱大墙,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732.html -
了解详情
的治安管理处罚权,有意识进行分流程序设计,对轻微刑事案件在被追诉人及被害人合意的情况下,以采取行政处罚方式或类似行政调解方式、民事赔偿方式代替刑事诉讼。 ( 方式。其次,完善减刑和假释制度。我国减刑、假释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适用率极低,另外,有关减刑、假释的法律规定原则性太强,难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00.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假释前,应当考虑其对所居住的社区有无重大影响。我国刑法原将适用缓刑和假释的实质要件规定为犯罪人确有悔改表现和不致再危害社会,而没有规定相应 、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或者检察建议书。交付执行机关和执行机关应当及时纠正、整改,并将有关情况告知人民检察院。第38条规定:在实施社区矫正过程中,司法工作人员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8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