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律师事务所 徐巍 [摘要]证明责任分配是民事诉讼中的核心问题,一旦明确这一问题,就可以分清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就同一事实的不同主张是抗辩还是否认。国内 义务”。上述原则经中世纪寺院法的演变,成为“原告就其诉讼的事实进行举证,被告就其抗辩的要件事实进行举证”。[4](P. 144-145) 在继承并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html -
了解详情
和法律上你都不应承担责任,即使你不请律师,法院就会判你胜诉。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符合我国民事诉讼的客观实际。这种说法实际上起到了对律师作用进行抵制的作用。 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颁布、实施,当事人不可能全部掌握和运用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如缺乏参与诉讼的能力,举证不能或不力,都可能承担败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67.html -
了解详情
种类《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共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等七类。简言之,这七类证据构成民事 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这一规定尽管没有明确强调起诉人为起诉举证的必要性,但也并不是说一纸假设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7.html -
了解详情
又要看到,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推动下,正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变化的大方向或趋势是由传统的职权主义审判方式向英美法的当事人主义审判方式 的时限内不提供证据,则失去了以后再次举证的权利。这样推行的结果便是:一审法院成为事实认定的主要场合,集中审理主义的原则得到了体现,由此使得一审中心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6.html -
了解详情
对当事人不公正的问题,从而使既判力获得了正当化的根据和基础。[11]然而,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的力度严重不足,表现在立法和实践中的诸多方面,例如 《论既判力的本质》,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5期;李龙:《论民事判决的既判力》,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4期;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84.html -
了解详情
考察再审事由是否符合条件,审查必将一定程度地涉及到实体,并且审查结束后,根据审查的情况,一般还要作出“驳回再审申请”和“提起再审”两种处理结果。经再审立案审查,确认 之王”,而按照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一般是谁主张谁举证,如果举不出相应的证据,要承担举证不能或举证不全带来的法律后果。由于受当事人的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1.html -
了解详情
的问题已被证实并禁止对此问题再进行反驳和抗辩、驳回起诉或缺席判决该当事人败诉等。(三)审前会议(pre?trialconference)审前会议是指双方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完善民事诉讼的庭前准备程序,继续实行举证时限制度,探索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庭审模式的改革思路。虽然成果显著,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0.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人却由于不掌握、又无力取得等某些原因无法举证。于是民事法律上又有了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本文试图从有利于民事诉讼的实践的目的出发,根据证据形成的客观 倒置,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将原本应当由主张一定的法律事实的一方当事人举证的责任,规定由对方当事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13.html -
了解详情
时,建议行政机关复查纠正并提供复查结果或建议当事人另行起诉行政机关,同时,中止民事诉讼的审理。3、内部移送式。法院在诉讼中出现关联的争议时,将关联的争议以 提出诉讼请求、不出庭、不举证等,将使该争议的审理无法进行与终结。笔者认为,正确处理关联的诉讼与争议的办法是已审理诉讼的审判庭代表法院履行告知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18.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的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者不断探索、总结的智慧结晶。它主要是基于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双方的地位平等的特点,赋予当事人双方均等的举证责任。而司法赔偿案件的赔偿 ,但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则难于上青天。病员不了解医学上诊疗护理的基本知识,更遑论医疗操作规程、注意事项了。误诊与否、治疗是否及时、手术或处置适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