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结构假设,有助于认识到:两类经济实际上都是营利性经济,两类经济的主体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或相关利益,两类经济作为私人经济,都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 就是现代性的体现,是现代国家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职能在相关制度上的重要反映。参见拙文:《论经济法的现代性》,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 [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309.html -
了解详情
补充原经济关系法律调整体系之不足,经济法便应运而生了。尽管在经济法产生的根源问题上学者们的观点不尽一致,但主张国家干预论的学者丝毫不否认:导致经济法 理论问题之中,除上述基本问题外,它对于正确地认识经济法的调整方法、经济法律责任、经济法基本原则、经济法的主体体系等其他经济法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有着科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62.html -
了解详情
: The Inconsistency of Optimal Plans, 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 1977 , 85 : pp. 473~491。[23]岳彩申:《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24] 51 Abs. 3 des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45.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的差别,才在具体制度上有了更为细致的区分。 1、二者调整对象不同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则是行政管理性经济关系。这两 制经济学》,第6页,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⑼邱本、董进宇:《论经济法的宗旨》,《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第4期。 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088.html -
了解详情
辅、礼法合一之外,便是无讼息讼观念。从《周易.讼卦》中的讼,终凶、讼不可妄兴、讼不可长,到孔子对道之以德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309-310. [27]陈婉玲.经济法责任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512. [28]颜运秋.论经济法的可诉性缺陷及其弥补[ J].当代法学,20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94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的前置程序、诉讼费用制度、奖励胜诉原告制度等。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邓峰.论经济法上的责任[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9). 3、邢会强.宏观调控行为的不可诉性探析[J].人大复印资料,2003(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775.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法正是在此基础上有其继续存在的理由,可以完全否定那种经济法的“阶段论”(8) .法律部门之所以形成,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 和利用,经济就会放缓,因而维护并鼓励正常的经济竞争是经济法的重要使命。但同时市场经济的发达天性决定了一部分经济主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逐渐取得相对优势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767.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法运用财政法、金融法、税收法、投资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法等法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方针和原则这些根本方面进行综合调控,使整个社会经济均衡高效地发展。 平等为基础建立其公平体系。在承认市场主体资源禀赋差异的基础上,赋予不同的主体以相对特权。“即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经济法的公平观蕴含着一种理念,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6.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和经济法的作用居其核心地位。民法以私人经济生活为本体,以个体利益为本位,以促进个人独立、平等、自由为价值目标,调整市民之间(即平等主体之间) 正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经过自由竞争时期发展到垄断后,经济生活中出现传统民商法无法解决的诸如不正当竞争、垄断、总量失衡、不公平分配、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外部不经济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6.html -
了解详情
各种经济法观念。80年代,我国经济法学界形成了许多学派和理论观点,关于经济法的界说亦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80年代初,主要有纵横经济关系说、纵横统一说、 现代社会后,各国相继颁行了一系列在对法律主体人格进行识别的前提下,依据不同主体的现实差异而作不同权利义务设定的法律规范和旨在保护和促进人类公共福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