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轻伤0.5年-1.5年故意伤害罪致1人重伤3年—4年手段特别残忍致1人重伤6级残疾10年—12年伤害致死1人10年—15年无期除外在 20%以下。14.对于在重大自然灾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犯罪的,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四、常见犯罪的量刑(一)交通肇事罪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7904.html -
了解详情
2011年第4期,第1页。]《意见》对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中如何把握、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坚持“教育为主、 同时还要考虑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性质、动机和目的等等,对于抢劫、强奸、故意伤害(重伤或致死)、毒品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在确定是否从宽以及从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8413.html -
了解详情
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到2001年《纪要》、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都一直机械地按照诈骗犯罪传统构成来解释定罪 死刑,那么,即使经济被害人人数众多也不能成为对其适用死刑的理由。比如,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不会被判处死刑,轻伤多人亦不可能被判处死刑。金融诈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410.html -
了解详情
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到2001年《纪要》、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都一直机械地按照诈骗犯罪传统构成来解释定罪 死刑,那么,即使经济被害人人数众多也不能成为对其适用死刑的理由。比如,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不会被判处死刑,轻伤多人亦不可能被判处死刑。金融诈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878.html -
了解详情
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到2001年《纪要》、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都一直机械地按照诈骗犯罪传统构成来解释定罪 死刑,那么,即使经济被害人人数众多也不能成为对其适用死刑的理由。比如,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不会被判处死刑,轻伤多人亦不可能被判处死刑。金融诈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059.html -
了解详情
致人死亡,犯罪性质恶劣,情节、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应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支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的抗诉意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应更加慎重,遵循真实性、协调性、完整性、排他性、合理性的规则,《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三十三条对此作了具体规定,即“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犯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982.html -
了解详情
致人死亡,犯罪性质恶劣,情节、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应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支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的抗诉意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应更加慎重,遵循真实性、协调性、完整性、排他性、合理性的规则,《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三十三条对此作了具体规定,即“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犯罪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229.html -
了解详情
象征性动作)。本案在处理中形成三种定性意见,即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意外事件。 分析此类案件按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预设之分析路径,须将一个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该问题不在法规范须考虑的因素之列。 [17]此案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公、检、法三机关及鉴定方在致死原因上各持己见而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35.html -
了解详情
甲实施伤害乙的行为并导致乙死亡,在此所要讨论的是符合故意伤害罪这一基本构成要件的实行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如果有,就可以将死亡结果 的客观事实为基础,并借助行为人的预见可能性与结果回避可能性等刑法规范层面的思考以及刑事政策、法律目的等进行相当性的常识判断,最终确定是否以及如何将结果归之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503.html -
了解详情
的结果无法实现主观归责,故行为仅成立《刑法》第234条第1款规定的故意伤害罪(轻伤);若洪某本来能够预见该事实,或者已经知道该事实并且希望 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5-197页。 [5]参见最高人民法院编:《刑事审判参考》(第49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以下。 [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7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