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的特殊性,再审程序的特有功能并不能为上诉审所取代,单单依赖建立三审终审制度本身并不能完全解决现行再审程序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从立法方面进一步完善 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第8页。 [9]参见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4243页。 [10][日]三月章:《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80.html -
了解详情
,几经周折,终于知道并下定决心申请仲裁时,可惜时效已过。因此,尽管设立时效制度的立法初衷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在实践中已经成为劳动者寻求救济的 对一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上级仲裁机构申请复议,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则按民事诉讼程序两审终审。 取消强制仲裁前置程序是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观点,但对取消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73.html -
了解详情
有消费者自身的原因,因为数额不是太大,消费者自身也不愿意提起民事诉讼,觉得不值得。另一方面,集体诉讼遇到很多举证上的困难和麻烦。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有些国家《消法》 发生的这些纠纷。这在美国是非常流行的。 对于小额法庭的诉讼,很多州是规定采取一裁终结,不实行两审终审。认为几块钱、一二十块钱的东西要搞两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14.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启动法院对调解结果的监督程序。 (三)规范、健全劳动仲裁体制及劳动审判制度,理顺仲裁与审判之间的关系 这是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目前比较 ,对一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上级仲裁机构申请复议,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则按民事诉讼程序两审终审。 笔者认为,这一模式应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的理想选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23.html -
了解详情
,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在诉讼活动中,实行审判公开、合议、回避、人民陪审员、辩护、两审终审等制度。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国家 经当事人申请,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调解,化解纠纷。2011年,全国法院调解民事案件266.5万件,调解撤诉案件174 6 万件。人民检察院建立健全检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904.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几乎一边倒地支持郎咸平,表明了公众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和愤怒。 [6]我国目前实行两审终审,但从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将来有可能实行三审终审。 这些西方国家,司法公正已不再成为问题,法院和法官具有很强的公信力。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效率总体上是相当高的,但司法的公信力还有待提高。 [10]参见[日]高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7.html -
了解详情
;但若按照二审法院的函判决,则实质上使两审终审变成了一审终审。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建议: 建立完善的发回重审制度 1、重新确定因事实错误而发回重审的 ,并确有重新辩论之必要时,可以裁量发回重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之规定的新证据 ,尽管可能使二审法院认为案件事实不清,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67.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取消二审终审制,设立三审终审制;第二种观点:在我国继续保留两审终审外加再审程序的诉讼模式,并积极推进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与完善。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也正是 《诉讼十八年,裁判二十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6、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改革热点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7、陈瑞华著《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77.html -
了解详情
[19]秦国荣.我国劳动争议解决的法律机制选择对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法律批判[J].江海学刊, 2010 (3) :142-148. [20]刘敏.论民事诉讼前置程序[J].中国法学, 2011 (6) :106-116. [21]陈建民, 孙丽.完善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程序的建议[J].中国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0999.html -
了解详情
[19]秦国荣.我国劳动争议解决的法律机制选择对劳动仲裁前置程序的法律批判[J].江海学刊, 2010 (3) :142-148. [20]刘敏.论民事诉讼前置程序[J].中国法学, 2011 (6) :106-116. [21]陈建民, 孙丽.完善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程序的建议[J].中国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20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