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原审法院对于二审法院因原判决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这一规定有利于防止反复发回重审,避免久拖不决与超期羁押。第四,完善了死刑复核程序。死刑复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981.html -
了解详情
则更为慎重。自2000年至2009年,台湾地区最高法院在审理死刑案件,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之比例高达84.45﹪。过去十年,有极多被告触犯判处死刑 不断地提出再审或特别上诉,从而有效避免了冤案的发生。相比之下,大陆地区的证据规则较为薄弱。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规定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691.html -
了解详情
谋杀案而被判处死刑。在庭审中,检察官提交了涉嫌伪证的证言。被告人因此提出案件重审的动议,加州法院拒绝了被告人的请求。之后,穆尼试图寻求获取加州最高 被判决死刑后方如梦初醒。布兰迪于是就检察官隐藏证据行为提出上诉,马里兰州上诉法院维持初审判决,仅就量刑问题发回重审。联邦最高法院在其判决中指出检察官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385.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同时这一制度不但可能导致一审法院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勉强判决,还可能导致二审法院借发回重审机会对上诉人变相加刑;加以程序倒流必然增大诉讼成本,有违诉讼经济原则。鉴于上述原因,笔者主张所有进入二审程序的案件一律由二审法院开庭审理并直接作出裁判,以充分体现二审程序的救济功能。[7] 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417.html -
了解详情
予以维持,然后内部纠正。此外,一些法院滥用发回重审程序,对案件发回重审时过于随意,或多次发回重审。这些情况不仅损害了刑事审判活动的公信力和 可考虑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最终评审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之分歧,以弥补抗诉权效力之不足;就纠正审理违法意见而言,可参照《行政监察法》中监察建议的效力,规定法院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58.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上诉,2008年1月16日,广东高法裁定该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4]2008年3月31日,许霆案再次开庭,许霆以盗窃罪 。最后访问日期,2008年5月4日。 [24] 根据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的规定,刑法第264条规定的盗窃金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082.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组织不合法的以及其他违反法律程序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统统撤销原判,发回重审。这些规定充分地体现了程序的独立价值。所以,它标志着我国诉讼制度 ,而且还把它具体化;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即证据不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776.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却没有依法改判,而是直接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重审。在湖北省高院发回重审后,1995年5月8日,荆沙市中级人民法院 极不合理。加之我国判决不必说理,法官的心证无需公开,这样必然导致法官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的论证过程往往不够严谨。 (三)刑事诉讼法适用主体的构成人员素质偏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33.html -
了解详情
正常进行。此外,允许以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理由将案件发回重审,也增加了当事人诉累和司法成本,降低了审判效率。 三 队伍精英化的实现。另一方面,从传统合议庭的组成及运作情况看,由于法院长期实行案件承办人制度,使得合议庭虽然具有立法确立的临时性特征和统一行使审判职权的外形,但合议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85.html -
了解详情
审人民法院因原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将案件发回重审的,原则上只能发回重审一次。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审理案件、制定司法解释或者规范性文件、发布 等形式,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业务工作进行指导。 高级人民法院通过审理案件、制定审判业务文件、发布参考性案例、召开审判业务会议、组织法官培训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1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