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笔者认为,反诉是一种特殊的诉。按照通说,民事诉讼中的诉,是指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请求。当事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 反请求。据此,笔者认为,对我国反诉的时间可作如下规定:被告提起反诉的,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有正当理由逾期未提出反诉的,可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895.html -
了解详情
及性质 释明权,又称法官释明权、阐明权,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声明、陈述或举证存在不明确、不充分、不适当等情形时,法官通过向当事人进行适当 我国法律未规定释明权制度,释明权的相关规定只零星分散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44.html -
了解详情
少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例如:在庭审过程中,忽略民事部分应有的法庭调查,辩论和当事人最后陈述。特别是证据的举证、质证和认证方面不规范,不能真正应用 纠纷都有一定争议,但要在有限期限内既要完成刑事部分的定罪量刑,又要收集民事部分证据,有的案件还要适用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查封、扣押被告人或被告人以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79.html -
了解详情
的上限不能规定过长,比如,简易程序中,答辩期规定为5天就完全可以了,而不需照搬普通程序中的15天期限。传唤方式及效力方面,审判人员无论是采取电话、口头 适用上的混乱,以致大家互相推诿,降低诉讼效率,从而带来更大的资源浪费。 五、简易程序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相关制度的配合 诉讼中的各项制度都是相互联系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239.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的要求是: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并且当事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完成举证。这一合理期限由当事人协商或者由法院指定举证时限。逾期则产生失权的效力。 保障国家公权力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侦查机关违反法律取得的证据是非法的,将不被法院采信。但现在学者们倾向于认为,在民事诉讼中需要将客观真实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52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理论中的重要地位本身就决定了法院释明权在民事诉讼中的修正地位。在大陆法系中,几乎所有关于民事诉讼基本问题的专著都必然触及这一问题。释明权是大陆 认识自然而然就发生了转变。再加上1950年关于民事诉讼继续审理规则第2条规定,当事人有提出主张、举证的责任,按照这一条的规定,也可以理解为释明是法院的一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23.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是保障实体公正与实现诉讼目的,与此相关的是维护诉讼结果或者确定判决的既判力。 (一) 保障实体公正与实现诉讼目的 民事诉讼结果的正当性首先体现为法院 。民事诉讼中充满了诸多价值之间的冲突,如谋求真实与追求效率之间的冲突、追求实体真实与维护程序公正之间的冲突等。譬如,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超出举证期限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610.html -
了解详情
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严格说来,各种医学资料并不是民事诉讼中严格意义上的诉讼证据,但其作用不可低估。目前我国正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临床规范和常规,在正式出台之前, 质证和举证。根据《证据规定》,答辩状和证据材料应在法定期间内向法庭提交,通常情况下,在法庭组织第一次开庭审理前,各方的举证期限都已届满,且均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606.html -
了解详情
一、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提出 1、当事人提出 民俗习惯的提出是民俗习惯进入民事审判的管道,提出问题不明确规定将无法正常顺利适用民俗习惯。由谁提出, 习惯是可行的;对被告而言,则应当在答辩时提出,从而将民俗习惯的举证期限与民事诉讼证据的举证期限相统一,有利于原、被告交换意见,并方便法庭组织认证。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462.html -
了解详情
及性质 释明权,又称法官释明权、阐明权,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声明、陈述或举证存在不明确、不充分、不适当等情形时,法官通过向当事人进行适当 我国法律未规定释明权制度,释明权的相关规定只零星分散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0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