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除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公安机关的复议、复核;被害人的申诉、自诉,被不起诉人的申诉外,最高检司法解释还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督机制:第一,存疑不起诉、酌定不起诉由 在司法实践中,办案期限太短是法官最大的抱怨。然而,在刑事案件中,一个半月的办案期限(民事案件中,六个月的办案期限),法庭审理的时间究竟占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83.html -
了解详情
审查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认为确实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条件,应当由控告申诉部门在十日内将不立案的理由和根据告知被害人,并做好解释和说服工作。( 审查的源头,是立案监督的开始,检察机关只有通过审查公安立案情况,才能及时掌握刑事案件发案、破案情况,把握社会治安状况。同时通过对立案情况的审查,从中发现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80.html -
了解详情
第145条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同时,第170条第三款规定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 ,在控辩上仍然是平衡的。但从现实来看,在证据难以有效获得的刑事案件由刑事被害人单独行使的诉权很难在实体意义上实现。因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13.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加以彻底的否定,予以严格的程序性制裁。 3.无害错误的审查程序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如何排除非法证据规定了具体的操作程序,主要 取证为由,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能产生如下后果:已经被判有罪的罪犯提出申诉,称其也是被检察机关以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获取有罪供述,而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69.html -
了解详情
的认识一旦同司法者对犯罪危害性的理性认识产生冲突,其最终必将通过无休止的上访、申诉等一系列激进的方式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所以,在诉讼程序进行过程中融入加害 年,严重故意犯罪即有死亡或者重伤残疾结果的犯罪中附带民事诉讼2001年占刑事案件总数的90.9%,2002年为91.5%,2003年为91.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21.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际情况,即符合客观标准的真实。法律真实是指司法活动中人们对案件事实的认识符合法律所规定或认可的真实,是法律意义上的真实,是 参照英美法系证据制度引进了一些主要的证据规则。[19] 英美法系国家,刑事案件有罪判决采取排除合理怀疑(beyondreasonabledoubt)的证明标准。英美法系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562.html -
了解详情
,但其受到的损失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赔偿,以司法机关没有公正办案为由,不断申诉上访,要求检察机关提起抗诉,或者是到法院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犯罪人赔偿其经济 中对此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主张。狭义的观点认为,应限定在轻微刑事案件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广义的观点认为,只要有被害人,且被害人与加害人自愿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50.html -
了解详情
,减少结案1件扣罚0.8分;刑事案件上诉率控制在10%以内的,可加2分;全年无向本院以及上级部门投诉、申诉的,加1分;二审发回改判 ,从根本上反映出了中国立法者和司法界对待嫌疑人、被告人地位的矛盾心理。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的主要当事人,其诉讼地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当事人,嫌疑人、被告人都具有独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嫌疑人被讯问时享有要求律师在场的权利。不仅如此,即使在审判程序后,裁判已经生效,当事人如果不服仍然享有申诉权、获得律师帮助权等。因此可以说,在现代刑事诉讼 所有在法律上和实践上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国家或地区,并没有放弃对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要的人身限制,这一切并不违背无罪推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61.html -
了解详情
难度。就司法机关自身而言,刑事案件经由和解,会带来一定的便利,因为依据和解协议所作的判决更加具有可接受性,上诉和申诉的案件数肯定大为减少,这种 起来,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参考文献??1.2. 向朝阳,马静华.刑事和解的价值构造及中国模式的构建?J?.中国法学,2003.?6?.?3?philip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