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句子没有陈述任何东西,它们是纯粹的情感表达。[4]所以伦理是不可说的。伦理是超验的。[5]而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6] 问题是, ,第649页。 [50] 应当指出,得以限制民事主体自由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必须最终能够落实为个人的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归根结底也只不过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53.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该理论,惯习的重要功能是要解决合作问题(coor-dination problems)。[17]5合作问题的特征是:在合作行为中,每一个人的行动都依赖于所有其他人的 特曼虽然使用了认同和承诺等规范术语,但这些术语显然不具有我们在此讨论的实质性的规范意义。科尔曼显然忽视了这一重要区别。 但这并非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34.html -
了解详情
出价高者更优先的购买权。当然,这必然会出现共有人不愿出卖人格物的情形,但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与普通物不同,因为人格物本身就不是为了交易而设的, 人心里都明白,但为了面子,就是不愿对方得了这个坛子。双方当事人赋予了这个坛子太多的个人情感和主观价值,使之变成了某种人格物了。参见苏力:《崇山峻岭中的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32.html -
了解详情
出价高者更优先的购买权。当然,这必然会出现共有人不愿出卖人格物的情形,但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与普通物不同,因为人格物本身就不是为了交易而设的, 人心里都明白,但为了面子,就是不愿对方得了这个坛子。双方当事人赋予了这个坛子太多的个人情感和主观价值,使之变成了某种人格物了。参见苏力:《崇山峻岭中的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31.html -
了解详情
探索的意义是有限的。我们知道,环境法所关心的环境不是某个个人房前屋后的环境,而是带有人类共同性特征的自然环境。(注释5:显著的事例是,臭氧层空洞的 规定些什么和环境法学可以成立哪些理论观点没有必然的决定力。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早期的环境法学研究过分贴近个人的利益,所以影响了环境法学特有观点、方法乃至整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81.html -
了解详情
过程中的我令你行、不服先从、不从受罚便是{4}。 就我们当下的观点看来,在行政法的管理理念中,将行政主体定位为管理者,将行政相对方定位为被管理 国家权力存在的合理性就在于为人民谋幸福。公民之所以听从法律、公共意志和最高权力,只是希望这样做比按他们个人的企图和幻想去做能够使他们更可靠地获得长久的幸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79.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责任。现代社会中,公害事故、交通事故、缺陷产品致损事故等大量的危害的发生,使支持个人的自己责任的社会、经济伦理发生动摇。与此73李石山,彭欢燕:法 ,只有公权而否认私权,只有公益而否定私益。民法的过社会化曾带来怎样的灾难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应反对民法的过社会化,但却不应否认与拒绝法制与社会发展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01.html -
了解详情
,未来社会充满经济犯罪危险,应增强避险意识。同时,为了保障经济秩序,必须要割让个人的部分自由。因此,频繁修改刑法与经济法律成为各国政府在风险社会背景下进行经济 还与利益集团、立法者之间达成了深度共识。于是,经济犯罪圈的扩大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刑事立法的重点。不难看出,刑法在扩大经济犯罪圈之时,亦带来了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50.html -
了解详情
措施;如果风险小于效用,行为人就不该采取避险措施,任由事故发生。但是常识告诉我们,只有当两个对象具有共同标准或单一尺度,如质量、体积、长度,才能进行 他才能驾车上路。如果人类群居不可避免,那么在陌生人组成的共同体中,采取客观的标准就是交往和共处的需要,如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才无须系于他人主观能力的差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48.html -
了解详情
人物的隐私权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是维护新闻自由,还是保护个人的隐私权, 就成为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 王利明教授在谈论有关新闻报道轻微失实问题时认为,为了 ,也不会被逼着去见他们不想见的孩子。 [5]此法 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解决知情权与隐私权等权利冲突问题,应通过立法的方式。而立法 则要建立在对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2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