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占取得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对一些废弃(旧)物,设立先占取得制度,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物的效用。时效取得制度的设立也有利于确定财产的归属, ,抵押权人得追及至抵押物行使抵押权。物权追及权是相对的,法律出于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的目的,设置了若干限制。如:第三人善意取得标的物,原所有权人无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68.html -
了解详情
三人通过合同取得的购买权而言的,因此,如果没有第三人参与,出租人直接将出租房屋卖给承租人,那么优先购买权就因为主体相同而消灭,这不同于一个抵押权人可以在 ,又使拍卖按正常程序进行,使两者协调一致。五、结语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一个实务性很强的问题,且由于现在社会,社会流通性强,租赁非常普遍,对其进行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903.html -
了解详情
,法国最高法院刑事法庭放弃了这一法律原则。 [11]、动产即时取得的基本规则当占有人获得出让人无支配权的动产时,如其为善意,其自主占有可使其即时取得所有权 所有权的自愿放弃)。事实上,依自主占有的成立条件,最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于当事人实际持有财产,而在于其仍具有自主占有的意志并表现这一意志。因此,在下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253.html -
了解详情
的保护,相应产生如下法律效果:登记公信力积极地使善意取得人取得的物权免除抵押负担;对真权利人而言,将丧失所有正当的抵押权,真权利人只能向处分人行使损害的赔偿 抵押权时,抵押期限已过,使其权利落空。对上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没有统一登记立法的情况下,本着公平、合理原则,最高法院宜以司法解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110.html -
了解详情
我的理解,仅供参考。(掌声)主持人: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的基础是登记的公信力,那么未经登记的某些用益物权是否能适用善意取得?梁老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对 的是,法律保护不保护虚拟财产,与是否承认虚拟财产是什么权利,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承认虚拟财产是什么财产权或物权,并不等于法律不保护虚拟财产。据媒体报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66.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债权人平等分配呢?所以,在对不动产执行的问题上,法国法上的判决抵押权实质上将平等主义架空了。也正因为法国民法典的这一制度与民事诉讼法典执行财产分配的 行为发生在六个月之前或之后来论其是否善意;另一方面,是否善意也不应当成为债权人取得的利益、债务人作出的行为得以维护的理由。所以,笔者主张撤销权的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0.html -
了解详情
的场合下,假如买受人在受领标的物时为善意,即可根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我认为,尽管该说有相当的说服力,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该 :在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处分行为未成立,无生效与否的问题;在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处分行为效力未定。因为:第一,从理论来看,出卖他人之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47.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的保护。例如:台湾《动产担保交易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抵押权人依本条规定实行占有抵押物是时,不得对抗依法留置标的物的善意的第三人。”笔者认为我国的担保 的法律依据。《担保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使用权抵押的,应当将抵押时该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同时抵押。”因此土地使用权被抵押的土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15.html -
了解详情
的举证难以确定,故效果并不好。善意取得制度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和不动产登记制度相协调,因其对不动产登记的公示作用和公信力是排除的,这一点和我国已经建立的 独有的内容;而担保物权的重点是抵押权,仍属于不动产法。所以这种模式的物权立法不但结构失去平衡,而且也有学理上的问题-因动产和不动产的公示方式根本不同,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84.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登记的权利人。事实上当事人双方都有义务办理登记。再就房地产抵押为例,抵押人和抵押权人都可以从抵押中获利,因为抵押人如果不将不动产设置抵押,就很可能难以 职能而不是公示方法,从而造成了登记与行政机关的设置与职能合一的问题。由于多个行政机关负责对不同的不动产进行管理,由此形成了多个登记机关负责登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