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认证标准为确实、充分。民事诉讼法在一审判决中虽未对认证标准加以规定,但在第153条对证据不足的情形则规定为不能对待验证事实加以确认;行政诉讼法第 地审查核实证据。可见,鉴定结论证据力的大小与强弱必须经过当事人的质证和法院的审查、判断,才能最终确认。 对司法鉴定结论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公正、客观,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00.html -
了解详情
名词的滥用。二是司法鉴定结论并非当然的定案依据,人民法院应当把握举证、质证、认证的环节,对司法鉴定结论进行认真的审查,确定其证据效力。三是人民法院应当 的社会信誉。同时,注重发挥司法鉴定监督权的作用,提高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和鉴定工作的效率,从而保障司法审判工作的公正与效率。二、现阶段实现审判公正与效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83.html -
了解详情
的取舍若有详细而充分地论证,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无法公开认证的缺憾。反之亦然。(二)证据公开的诉讼价值1、保障程序公正。现代刑事诉讼对公正的追求首先 十分普遍,不仅剥夺了当事人对证人、鉴定人的发问权和质证权,而且违反了证据公开原则,从而严重影响了法庭对证人证言和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即便是宣读,公诉人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90.html -
了解详情
在办案过程中可以从最高法院、省级司法行政部门公告的鉴定人名册中选择鉴定机构委托鉴定,以保障鉴定的质量和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 同时,鉴于案件当事人往往是该技术 的诉讼权利,保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鉴定结论的审查更科学、准确,《意见》第3条第3款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06.html -
了解详情
同行可能并不那么突出,但也并非不存在。在大陆法系国家,鉴定人被视为法官的辅助人,并实行严格的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根据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57条的规定, 过程中;在对鉴定结论的审查过程中,凭借技术顾问的协助被告人也可以对官方的鉴定结论提出质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体制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但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24.html -
了解详情
经当事人事先质证 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必须经当事人质证后才能作为认定案件的依据。鉴定所需的检材和样本是形成鉴定结论的证据基础,在此意义上,检材和 结论作出后当事人再提回避导致的重复劳动。 (三)鉴定结论审查认证的程序保障保障当事人当庭质证权利,提高当事人质证能力 1.鉴定结论的审查应以鉴定人到庭为前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29.html -
了解详情
、方法和原则。 (1)、目前根据我国测谎试验的现状和水平,对测谎鉴定结论的利用必须控制在轻微刑事案件上,一般是刑事自诉案件;(2)、案件全部证据证明的事实 案件进行证据认证,认定案件事实。 测谎技术是高度精确的,但是它不是绝对可靠的。我们不能对测试鉴定结论的期望值过高,也不要轻易否定它对审查、判断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10.html -
了解详情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姓名等等。鉴定结论对确定是否属于毒品及其构成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对刑事律师办理毒品刑事案件尤为值得注意,特别对鉴定结论的毒品 录音、录像,或者用文字记录下来,因此,对这种证据的审查判断需要十分慎重,制作勘验、检查笔录的当事人应当尽可能到法庭上说明勘验、检查与记录、记载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662.html -
了解详情
的国家认证、认可,保证检测或者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三是确立科学、统一的司法鉴定实施程序、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使获得的鉴定结论具有可验证 2007年4月在重庆市的调研,检察机关提出的数据为,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否定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鉴定结论大约占全部鉴定结论的20%。 [9]参见最高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514.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机关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并以中立姿态加强对侦查机关的监督,将侦查机关强制性行为的审查权交与负有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行使。在此,笔者顺便对有的学者提倡的侦检 差别对待或歧视。为了调查核实证据,法院也可以申请鉴定,但是,做出该鉴定结论的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控辩双方的询问和质证,法院不能自鉴、自认,否则,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