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韦伯著,张乃根译:《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275页。)”。随着传统法律形式的解体,罗马法复兴运动使罗马法成为解放了的 清伟、侯健、郑云瑞译:《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法律思想上的所谓“后现代性”,是指学者以现代之后的姿态来反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00.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著名学者张曙光先生认为:“法律制裁(他律)和道德自律的一致和结合才是最有效的。” [17] 张先生的制度经济学视野的法律与道德互动关系及秩序观,至少 ,我们完全有理由从法社会学的立场找到法律与道德的内在连接点,为“法律真空”的弥补寻求道德契机。 所谓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05.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相悖的。到了现代社会,在人的主体性理论的指导下,公民在国家权力运行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这一思想具体体现在行政程序领域则是肯定相对人具有与行政 兹尼克著:《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9页。 [11] 陈瑞华:《通过法律实现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67.html -
了解详情
陪审制度,规定国王为了维护和平与正义,有权命令各百户邑(huudred)选出一至二人,各村区(vills)选出四名守法的人(Lawfulman)来告发强盗、 的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会受到经济基础及其他相关经济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古典陪审制的萌芽之所以最早在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出现,是与当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37.html -
了解详情
在法治的状态下,也并非排斥人的作用,要充分尊重人的作用。正义的法律需要人来制定与执行。综合对法治的认识,我们再来理解“中国法治化”。中国法治化首先指 ,因此,在传统儒家思想中的这种思想可以发展成为建设法治所依靠的文化根源。在法治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与民间社会团体的作用,共同宣传法律至上、人民主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7.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的一种手段,因而,法律必须服从道德,不道德的法律可能就不配称为法律。自古希腊、罗马开始直至当代的各种自然法学说都在不同程度上持有这种观点。第二派 不少人支持它。托马西斯之所以强调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界限,主要是为了反对当时封建统治者,尤其是天主教会对人们因所谓“异端”思想而施加刑罚,也就是要求宗教信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4.html -
了解详情
了自然法思想,而教徒在传播这些思想时不仅不遗余力,所宣讲的教义几乎都是洛克《政府论》中的内容,似乎上帝与自然法之间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一位教士主张,“ 一个教会;不得通过援助一种宗教、或所有宗教、或偏护某一宗教而歧视另一宗教的法律;不得强迫或影响某人违背本人意志加入或不加入一个教会,或强迫他宣布信奉或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2.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的资料或材料,弥补实在法规则和原则之不足。但它们只能在实现个案正义中发生影响力;非实定的法律原则若要发生普遍效力,则必须通过国家正式的 des Rechtsprinzips, S.79.转引自颜厥安:《法与道德——由一个法哲学的核心问题检讨德国战后法思想的发展》,载《政大法学评论》(台湾地区)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html -
了解详情
能涵盖所有的案件, 也不能涵盖个案的所有方面。强行推行一般的正义也可能导致个别案件中的不正义。法 官应像受命于外的将军,不能机械地执行一般的命令, 裁量很可能带有创造性,有侵蚀立法权之嫌,这与服从相矛盾;二是在个案 的解决中,虽然有相关法律,但是相关的法律与待处理案件之间并不是十分吻合,法官 应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3.html -
了解详情
条文;人们意识中也有宁可违宪,不可违法的思想。在民意调查中,公民也认为与切身有最大利益关系的法律是民法、刑法等等,而置宪法于一边。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印书馆1991年版。 [1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12](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贺卫方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40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