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要注意严格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在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 ,可统一参照“工伤标准”确定残疾等级。实践中,并不是只要达到“严重残疾”就判处死刑,还要根据伤害致人“严重残疾”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犯罪情节和危害后果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9215.html -
了解详情
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五、2015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 ,是否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比如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对于故意杀人、伤害犯罪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领导者、组织者和骨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6498.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死缓制度,死缓制度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司法制度,被判处死刑的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缓期两年执行,两年内没有故意犯罪可变为无期徒刑,可以说这一制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99-200页。 [8]参见邱兴隆:《美国死刑遏制之争概览》,载《外国法学研究》,1985年第一期第31页。 [9]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8207.html -
了解详情
九)生效后,犯贪污、受贿罪的,可能面临终身监禁的处罚。终身监禁,是指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判处死刑缓期 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某种程度上讲,可以将终身监禁作为贪污受贿罪的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措施看待。从刑事辩护策略的角度,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避免原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475.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二审法院认为被害人虽有一定过错,但被告人手段残忍,改判死刑立即执行。最高法院认为被害人一方对本案的起因及矛盾的发展有一定过错,撤销二审法院的 赞成上述论述,认为被害人过错之于刑法有着重要意义,并进一步认为被害人过错对死刑适用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故意杀人罪,还应当包括暴力犯罪甚至其他犯罪。⑺ 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4602.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各地司法人员对罪犯要不要判处死刑,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还是死刑缓期执行,认识不一,甚至造成大致相同的犯罪却判处了截然不同的 都不能对财产犯罪、经济犯罪、政治犯罪以及一般而言不涉及使用暴力的罪行规定死刑。[7] 1984年5月25日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第1984/50号决议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6345.html -
了解详情
英国。2008年,日本地方裁判所判决的故意杀人案的被告人数为590人,其中,判处死刑的3人,判处无期徒刑的16人,判处有期徒刑的561人(其中,106人被宣告 ,那么,在杀害两人后自首乃至有立功表现的,就要从轻处罚,而不得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想定更重法定刑,是缺乏罪刑法定主义观念的表现。由此看来,强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455.html -
了解详情
生刑的主张,[11]还是通过对无期徒刑或长期自由刑设定强制性实际执行最低刑期作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措施的主张,[12]或者兼而有之?不可否认的是,从立法 客观危害程度的事实,后者指能够反映犯罪人人格危险程度的事实。减刑属于刑罚执行制度。对被执行人是否以及如何给予减刑,其事实根据是犯罪人在服刑期间的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725.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但各共同犯罪人作用相当,或者责任大小难以区分的,可以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同时,从人道主义考虑,对于家庭成员共同实施毒品犯罪,毒品数量达到实际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241.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的立法相当粗糙,主要依据一些不确定性概念来对罪行分级。判处药家鑫死刑的理由就是以一连串的不确定性概念奠基的:主观恶性极深、手段特别残忍、 时向城南派出所投案自首。2010年7月15日云南省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凶犯死刑立即执行。2011年3月4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量刑失重改判死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7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