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当事人举证既是义务也是权利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法院的审判过程实质就是融合法律准则的证据证明过程。目前,在 陪审团不利推定之指示、命妨碍者负担费用。[13] 证明妨碍是民事诉讼中保护当事人收集证据,维护诉讼维护程序公正、正义的重要制度,然而我国对于证明妨碍理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964.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时所适用的审判程序。简易程序不是普通程序的附属程程序,也不是其分支程序,而是和普通程序并列存在的独立的诉讼程序。该程序以 简易方式已将开庭时间等内容告知了当事人,该简易告知方式便产生与法院传票传唤等同的法律效力,如当事人不按期到庭,法院可依法缺席审理此案。二、完善我国见证人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99.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的优良传统和民事审判的成功经验而备受赞许。司法实践中,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一大部分是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是法院普遍运用的一种处理民事诉讼的结案方式,它 的任何一个阶段进行。但这同时也就意味着调解并没有独立的程序,因此,民事诉讼调解具有非程序化的倾向。法律对调解程序的启动和调解权何时使用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867.html -
了解详情
备受社会关注。然而,虽然各个法院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调解,但调解履步维艰的局面一直未曾根本性改变。 综观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自2006年自2008年7月 、裁定在法律效力上是同等的,但在审判监督程序的有关法条中,生效的民事调解书应与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并未并列。这样不仅使生效的民事诉讼调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04.html -
了解详情
在面对业主群体纠纷时,相对办案效率和诉讼经济而言,更关注群体纠纷转化为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我国立案程序是实质审查制。一些法院单方依职权决定起诉是否 履行群体诉讼审判职责的工具。 (三)当事人制度偏向保守 我国传统的当事人制度采用直接利害关系理论, 以实体法律关系判断当事人的适格性,导致民事诉讼程序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19.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真实住所地,而在以前的民事诉讼中又未明确当事人对自己送达地址的书面确认制度,故当事人送达地址的不确定性在审判实践中很普遍。使一些可能败诉的当事人 操作方法,这对加快民事诉讼的进程,更好地保护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解前置程序的设置 民事简易程序是一种更加贴近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482.html -
了解详情
的中止到行政诉讼的启动再到民事诉讼的恢复,甚至进入再审程序,程序的频繁启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导致的恶果是法院诉讼效率低下, 案件,由行政审判庭审理。虽然该批复表明此类案件的管辖权仅适用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但其目的是为了适用当前的审判实践,避免对涉及同一知识产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369.html -
了解详情
,就丧失举证权利,同时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诉讼迟延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症结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4]由于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举证期限无明确严格的 会不断地得到完善和修正,进而影响我国证据立法的进程,也必将在推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推进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制化、民主化、现代化进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273.html -
了解详情
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才应当告知其向有关行政部门解决。在审判实践中,有的人认为因当事人未实际耕种土地 合同无权进行审查。进入行政诉讼程序法院也应告之当事人先行通过民事诉讼确定土地承包合同的效力,因此应当通过先民事后行政的处理方式是解决此类纠纷。行政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226.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并重,美国的民事诉讼的中心已从开庭审理转移到审前程序,美国95%的民事诉讼案件经过审前程序而以和解结案。[1]我国也有学者指出,民事审判的审 审前程序,其功能包括大致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与固定证据 证据是判决的基础,诉讼的成败最终都要取决于证据。因此及时准确收集证据对于当事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1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