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之间具有推定关系,行为具备犯罪构成要件,便可推定行为同时具备违法性和有责性,因此犯罪构成要件在三者之间处于核心位置。参见陈兴良著: 第366 - 369页。 {13}关于台湾地区起诉书的记载情况,参见蔡墩铭著:《刑事诉讼法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2年版,第477 - 478页。 {14}Yal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29.html -
了解详情
,用以为犯罪行为提供事实基础;违法性评价是法律评价,用以排除正当防卫等违法阻却事由;有责性是主观评价,用以为追究刑事责任提供主观评价,主要讨论责任能力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页以下。 ⒂张明楷著:《刑事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2页以下。 ⒃王晨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30.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在长期缺乏人权保障观念和刑事法治基础的背景下,有学者认为应当以形式的违法性(刑事违法性)约束实质的违法性(社会危害性)。该学者强调: //www.law-lib.com,2010年5月10日访问。 [10]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主编絮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09.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在长期缺乏人权保障观念和刑事法治基础的背景下,有学者认为应当以形式的违法性(刑事违法性)约束实质的违法性(社会危害性)。该学者强调: //www.law-lib.com,2010年5月10日访问。 [10]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主编絮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08.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需要判断的主要内容是行为刑事责任的程度。 有日本学者认为,最终决定责任大小的就是违法性的大小和有责性的大小,两者相乘所得到的结果便是责任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07页。 [13]李永升:《刑事责任的概念与本质探究》,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700.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文明之治。另一个层面是法治国家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大背景之下提出的,而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指标 意志。违法性意志,就是一个期待可能性的判断问题。由此可见,期待可能性也是作为一种积极的责任要素加以确立的[ 12 ]217。 (二)实践层面 宽严相济作为一项刑事政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50.html -
了解详情
以一定的刑法理念为支撑。刑法谦抑理念与刑法规定体现了这种关系, 而刑事和解作为体现刑法制度的一种新型纠纷解决方式, 亦践行着刑法谦抑理念。 的基础之上, 应该把这些方面扩充, 扩充之后作为相当于大陆法系当中所倡导的实质违法性判定的阻却违法事由, 也许这样处理更规范一些。 最后, 我国刑法关于刑罚适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70.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典中的那一部分行政刑法违法行为]。 究竟是什么使中外刑法学界对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在性质定位与范围的确定上差异如此之大呢? 首先,这种差异来源于各自 调整的对象。所以,调整行政不法行为及其行政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就是行政刑法。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的违法性仅仅是犯罪构成理论里面的一个要件,行政不法的违法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707.html -
了解详情
完善[ J ]法学评论,1997 [ 3 ]赵秉志应坚持犯罪行为评价的双重标准― 解析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标准之争[ N ]检察日报 [ 4 ]张志铭法律解释操作分析[ 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46.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犯罪的纯粹实质概念,即只强调犯罪的实质特征社会危害性,而忽视犯罪的刑事违法性的形式特征,其直接后果必然是允许类推适用。他们认为,类推适用的目的 并专门设立了镇压反革命的机构肃反委员会。 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刑事立法内容就移植了苏联刑法中的反革命罪概念。1934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