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第60条规定,逮捕的条件是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 逮捕也可能使检察机关因为信息缺乏,无法发现个别公安人员徇私枉法、刑讯逼供等违法犯罪的现象,不能有效对侦查活动开展监督。另外,如前所述,因证据不足撤回后重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695.html -
了解详情
形态作任何限制,所以,行为人如实供述自己的过失犯罪行为,只要符合自首成立的条件,当然也可以成立自首。 对于单位犯罪的自首,在单位犯罪以后,只要经单位集体 服刑的罪犯。所谓强制措施,是指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传、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逮捕。所谓正在服刑的罪犯,是指已经人民法院判决,正在被执行所判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83.html -
了解详情
弱,往往需要几个间接证据才能证明一个案件事实。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首要的是收集直接证据。但由于案件错综复杂,特别是贪污、贿赂案件犯罪嫌疑人自恃地位高, 前的《刑诉法》第四十条规定的逮捕条件是:对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人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74.html -
了解详情
有相当的理由足以怀疑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这是普通逮捕最重要的条件。不具备这个条件的,侦查官员不得请求签发逮捕证,法官也不得同意签发逮捕证。如《日本刑事 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36.html -
了解详情
条件的关系 刑诉法第60条规定了逮捕的三个条件,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而有 通过阅卷、讯问等工作,认为现有事实证据已基本构成犯罪、且系有逮捕必要的重大犯罪嫌疑人后,检察机关应当立即告知侦查机关:现有证据不足以对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59.html -
了解详情
,其重要程度同允许假释不可同日而语,决不能贸然行事。[6] 另一方面,公安部门把撤销条件提高到假释人再犯罪标准上,虽基于自身丰厚处罚资源却明显与刑法规定、 须立法进一步支持,比如对于单纯不遵守假释缓刑规定而须提请撤销的情形,司法行政部门实施对其监视居住、限制活动范围、留置审查等职务行为,追逃、履行移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71.html -
了解详情
几乎等同于刑事强制措施中的监视居住, 对当事人的询问基本等同于法定侦查机关的审讯, 故法学界将其称为法外侦查措施。[1] 二、自首成立的条件及其立法本意 自首是 则意味着其并无悔改之意,且不同意移送司法机关,只是因为纪检部门掌握了充足的证据而将其移送司法机关, 此时其行为就不属于自动投案,故也不能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90.html -
了解详情
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办法尚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这两个条件考虑得较少,认为只要构成犯罪的证据查实了,逮捕就不会错, ,这一方面完善了执法工作实绩考评体系,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办案人员适用快速处理机制的积极性、主动性。 5.慎用逮捕措施,缩短羁押期限 当前,我国刑事诉讼中取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55.html -
了解详情
弱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这种强制措施不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只是做到随传随到,与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相比,是人身强制性最弱的一种 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取保候审规定的条件过于笼统。刑诉法规定,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53.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才能以侵权为由提起诉讼。但《解释》中的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这一前提条件如何认定?如果不是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而是出于 监听、窥视、摄影录像,但依法监视居住者除外。此处之住宅,不仅指法定住宅,也包括临时居住和栖身之处,如栖身的房间、工人临时居住的工棚、无房户居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2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