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及时到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这些规定的目的在于保证被追诉人能够及时接受讯问和不逃避侦查审判,防止被追诉人实施妨碍 执行场所和执行方式方面,以在被追诉人的住处执行为原则,严格掌握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条件。对被监视居住人的监视监督,切不可成为变相羁押。 其次,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6399.html -
了解详情
这主要体现在第51条、第60条规定的适用取保候审与适用监视居住的条件完全相同。两种强制措施的适用条件没有明确的区别,使得办案机关在选择取保候审或选择 或通信(包括书面通信、借助通信设备或互联网通信)无需经过执行机关批准。在任何案件的任何诉讼阶段,与辩护人会见时也不被监听。不过,虽然无需经过执行机关批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021.html -
了解详情
在适用的对象方面,与其他强制措施不以案由为适用条件且可以普遍适用有异,指定监视居住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适用于新《刑事诉讼法》第73条规定的 ,第208210页。 [14]参见Gillian Hirst:《缓刑部门在法院保释还押或监禁决定中的任务》,王秀梅译,载陈卫东主编:《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041.html -
了解详情
到7条(新刑诉法第64、72至77条);从修改内容上看,此次修改涉及到监视居住的条件、场所、方式、检察机关监督等多项内容,几乎囊括了除监视居住 在限制人身自由方面与拘留、逮捕差异不大。依据现代刑事诉讼基本理念,采取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时必须对其进行司法审查。在侦查过程中,承担这一司法审查职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95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对这两种强制措施规定了相同的适用条件。考虑到监视居住的特点和实际执行情况,将监视居住定位于减少羁押的替代措施,并规定与取保候审不同的 的,也属于恐怖活动犯罪。应当根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456[2003]号决议《关于打击恐怖主义的宣言》(2003年1月2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地区反恐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666.html -
了解详情
公正。 (一)检察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条件 检察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仅发生在特别重大的贿赂案件侦查中,特别重大贿赂案件的界定,贿赂案件的具体涉嫌罪名,指定居所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专家解读新刑诉法:程序意识求真的同时还要求善》,2012年6月11 日,《正义网》《检察日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186.html -
了解详情
,只用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最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就可以在相同适用条件的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之间做出抉择。 适用监视居住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脱监、妨碍 分析[J].法学研究,2005,(4). {15}[美]弗里德曼.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M].杨欣欣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71. {16}陈光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8.html -
了解详情
居住期间脱逃的应负刑事责任,当上述三种情形的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在监视居住期间逃跑的,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的条件是什么,检察院以又凭什么批准逮捕呢?这是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第4款规定"任何因逮捕或羁押被剥夺自由的人,有资格向法庭提起诉讼,以便法庭能不拖延地决定拘禁他是否合法以及如果拘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8.html -
了解详情
舒适范围之内各方面的规定都没有明确,这就给执行工作带来困难。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被监视居住者的义务:不得干扰证人作证和不得毁灭、伪造证据和串供。但如何在监视居住中 的不同观点,造成了不协调之处,主要体现为:(1)三机关对变更监视居住的条件各不相同。(2)有的实施细则有扩充解释现象,如公安部实施细则中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80.html -
了解详情
在案件没有终结以前,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随时都有可能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讯问,核实证据,对案件开庭审理等等。为了保证刑事诉讼 人不得利用自己未被羁押的便利条件,隐匿、销毁、伪造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或者与其他同案犯建立攻守同盟、统一口径等。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3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