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8-25(02)(2011-7-12). http://news. qq. com/a/20070825/000950. htm.) [2]详见:汤维建.美国民事司法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544.转引自:沈德咏.最新再审司法解释适用与再审改革研究[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54.html -
了解详情
,能够防止法官随意和偏颇,从而提高裁判质量。 最后,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有能力参与并影响审判委员会的决策过程,攻破我国司法不公开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我国现行 和当事人通过上诉、申请再审的方式督促,短期内很难奏效。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是纠正司法程序意识落后的手段之一。在法律同行的注视下,法官将以谨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08.html -
了解详情
。不过仅就实务界和法学界围绕举证责任而展开的相互作用过程就足以看到,虽然现行民事诉讼法体例不变,大体上也还是那些条文(2007年的立法修订只限于局部),但 政策中去。民事诉讼程序的日常运作则不仅意味着一个个法院每日处理民事案件采取的种种具体做法的总和,在这里主要是指法院在长年的民事审判业务中日积月累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955.html -
了解详情
费用和书记官邮寄送达通知的费用也由国库负担。目前,在民事诉讼领域,部分国家对裁判程序费用适用司法无偿性原则,如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国。 (二)国家无偿 群众的法制观念,减少一些人的无理缠讼,也有利于增强审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三 仔细考察我国民事诉讼的收费情况,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有些我们一直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9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行使诉权和当事人实施处分权的因素,不认可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私权性质,法院包揽诉讼的观念的反映。 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过程中,以往的职权主义的观念受到了 也分为独立的和不独立的两种类型。 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中的附带上诉制度与日本基本相同,在第二审程序中,被上诉人在言词辩论终结前,得为附带上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8.html -
了解详情
开始以及诉讼的终了,由当事人决定。尽管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之下,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由谁推动在英美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状况,但是,这并不能从 的一面,势必会使我国的民事审判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在确立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同时,确立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54.html -
了解详情
不应一律做出缺席判决。在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应增设预防和救济 机制和专门的缺席审判程序来处理不同诉讼主体在不同的诉讼阶段缺席的情况,以完善 我国缺席 之始被告就属于下落不明或住址不清的起诉,法院应否受理? 本来,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此并没有专门禁止性的规定,因而实践中的法院基本上 都予以受理。之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24.html -
了解详情
的破坏,是一种绝对的坏事。因此在出现冲突的场合,重要的不是通过审判程序形成的事实与既定法律规范的比照来确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而是彻底地消除 不成时才判决结案,也就丝毫不足为奇了。 (二)关于清代民事审判的一个争论:地方官是否依法判案? 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发展到了清末,前述的特征是否依然存在?回答这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41.html -
了解详情
然体系应当包括举证规则、质证规则、认证规则以及举证责任等四项民事诉讼证据规则。[10]这种从程序的视角对证据规则含义的理解与我国证据法的立法体例有着紧密的 根据采纳证据是否会对审判造成不公正的影响,具体行使裁量权而将其排除。[29]这种排除方式或者立法体例上的差异,主要与各国民事诉讼模式方面的差异密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14.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基地2004年重大研究项目《民事诉讼制度的修改和完善》(项目批准号05JJD820007)的中期成果。 司法改革是项宏大的工程,包括审判程序的改革、司法体制的改革 转换与选择之根据》,载《现代法学》1996年第6期。 [4]《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6页。 [5]蔡曙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