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礼法文化又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我们也可以利用法律与思想的相互关系,探讨儒家思想的法律化。 儒家思想上承叔旦的明德慎罚理念,下启汉武罢黜百家,独 的法律文明也有独特影响,使其表现出法律伦理化、道德化的倾向,混合了法律与道德的界限,从泛道德主义的角度出发将法律道德化。现今《民法通则》第七条对于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006.html -
了解详情
称之为宪法程序。论者指出,所谓宪法程序,是指宪法关系的主体实施宪法行为的程序,即由宪法所调整的国家权力的组织与行使的方式、方法、步骤、顺序和时限的总和。 与道德的界限。中国社会曾是一个泛道德主义的社会,泛道德主义至今仍对我们有重要影响,实现法律与道德的分野,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实践中人们以道德情感代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4477.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的统一体,而且更侧重后者,对于区别“企业办社会”也是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应当营造一种较高的道德要求,要求企业来关心公益事业,但不能将这种要求完全转化为法律 社会本位不能混淆。 综上,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法律规制的关系,最终落脚点是国家是否应当为企业保留必要的空间。我们对《劳动合同法》简单分析就不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786.html -
了解详情
吧?在这些情况中,显然不能根据一般人的预测来认定案件性质。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看,司法机关要司的是国家法律而不是道德,在天理、人情、国法中,司法者当然 万物则没有人,没有人则世界万物没有意义,人是世界万物的灵魂,万物是肉体,人与世界万物是灵与肉的关系,无世界万物,人这个灵魂就成为了魂不附体的幽灵;无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593.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概念和法学原理才能把握;而且,法律条文之间也并非毫无关系,而是一个包含有机联系的系统,凭借体系的力量,在有限的规定之间的关系中,可推演出许多虽未见诸 法律识别之实质标准中,必然包含能将法律与非法律的道德习俗或学说理论区分开来的内容。这种区分,并不一定要以法律与道德的截然分离为前提,而可以承认法律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775.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概念和法学原理才能把握;而且,法律条文之间也并非毫无关系,而是一个包含有机联系的系统,凭借体系的力量,在有限的规定之间的关系中,可推演出许多虽未见诸 法律识别之实质标准中,必然包含能将法律与非法律的道德习俗或学说理论区分开来的内容。这种区分,并不一定要以法律与道德的截然分离为前提,而可以承认法律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6672.html -
了解详情
的双重含义。 第一,作为法治基础的法律,应当是一种良好的法律。这就是说,法律与道德不可分离,法律具有价值的内容,只有承载着道德的法律才是良法,不具有道德价值的 于法的精神之上。他把法看作是由事物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认为法律与国家政体、自由、气候、土壤、民族精神、风俗习惯、贸易、货币、人口、宗教等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145.html -
了解详情
会泛滥成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只有法律与道德的结合,才能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 4、公法文化与私法文化结合 中国传统法律结构以刑法为主,法文化以公法文化 法律便属此类,在这种法文化里面,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中,权利始终是主词,这种文化结构,指导人们建立以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社会生活权利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471.html -
了解详情
就会出现唯一正确答案。法官建设性地做解释,而对每一法条的解释,须与道德观念相结合,与法律的整体和法律的历史相结合,在这种解释中,法官是主动和自主的,但 有法官凭借自己的独立判断来确定。 是不是民意,是何种民意,民意与规则的关系怎么样,不是由民众说了算,也不是有某个有权机关来进行定性和确认。因为法官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504.html -
了解详情
尊重。可以说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被人们广泛认同和接受的交易习惯很好的契合了调解工作,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法律与地方风俗习惯或者情理相矛盾,或适用法律处理将 体系下的理性选择,我国经济、文化社会也将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规范下实现和谐、有序、稳定的发展。 【作者简介】 李海渟,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法院法官,法律硕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9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