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人们在许多问题的认识上能够趋同一致,但是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至今,民族心理与民族情感的差异性仍然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 [8]为了满足这个条件,需要对从事少年 183。 {6}(美)马丁R哈斯克尔、路易丝亚不隆斯基.青少年犯罪(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7.26。 {7}余肇中.选定海外地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60.html -
了解详情
3.罪犯矫正情况档案 主要包括:帮教协议书、每月活动情况表、参加教育矫正情况、接受心理辅导情况、参加公益劳动情况、接受帮困扶助情况、接受个别教育情况、接受奖惩情况 剥权对象今后是否应继续被纳入社区矫正范围。第二,我们建议对于暴力型犯罪的青少年不要适用社区矫正。社工普遍认为,对其进行社区矫正效果不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23.html -
了解详情
真正能够起到阻遏效应的不是刑罚的威慑,而在于刑罚的不可避免性,以打消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贝卡利亚指出,刑罚的效果不在于其应当如何严厉或残酷,而在于犯罪后其刑罚 有80%的可能成为成年犯,有50%的可能于成年后被逮捕45次。同时,慢性青少年犯罪者,亦犯较严重的罪行。虽然他们只占追踪样本的15%,但却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20.html -
了解详情
真正能够起到阻遏效应的不是刑罚的威慑,而在于刑罚的不可避免性,以打消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贝卡利亚指出,刑罚的效果不在于其应当如何严厉或残酷,而在于犯罪后其刑罚 有80%的可能成为成年犯,有50%的可能于成年后被逮捕45次。同时,慢性青少年犯罪者,亦犯较严重的罪行。虽然他们只占追踪样本的15%,但却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291.html -
了解详情
缺乏志愿精神,社会公信力也严重不足,此外,内地法制建设也不够完善。{23} (二)原因分析 在社区矫正的大系统中,社会参与是资源、是动力,是决定其性质 ,(1):109-116。 [6]彭绍梅,杨湛明.2009年4月在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从社会调查到前科封存: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的探索与建构研讨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52.html -
了解详情
感化目的的实现。 (3)缓刑有利于犯罪人的再社会化。 缓刑有利于犯罪人重返社会的原因有三,其一,缓刑不会出现因为犯罪人脱离社会而与社会发展脱节,难以再 期,第5455页。 [11] 参见翟中东:《论缓刑的四大价值》,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第1期。 [12] 在此应当明确,对犯罪人的教育感化并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91.html -
了解详情
成熟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刑事责任的起始年龄差异很大。现代的做法是考虑一个儿童是否能达到刑事责任的精神和心理要求,即根据孩子本人的辨别和理解 而不考虑比较落后的广大农村和小城市,使刑事立法脱离国情,并且也不利于对青少年犯罪的治理和预防,因而不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上文件参见高铭暄、赵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40.html -
了解详情
所表达出来的判决;二、条件成就判决。暂缓判决是以最后刑罚的不确定性来从心理上给未成年人以及其家人造成压力,促使其努力改造,接受考察教育,其刑罚方式带有 困难,这项审判制度实施的好坏在于其配套制度社区服务制度能否很好地贯彻实施,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关键也在于此。我们知道,社区服务是对犯罪人进行社区矫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561.html -
了解详情
和民间组织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1。 一、社区矫正 成长的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29。面对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较高的状况,未来的社区矫正立法应对此予以高度关注。为预防少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65.html -
了解详情
所表达出来的判决;二、条件成就判决。暂缓判决是以最后刑罚的不确定性来从心理上给未成年人以及其家人造成压力,促使其努力改造,接受考察教育,其刑罚方式带有 困难,这项审判制度实施的好坏在于其配套制度社区服务制度能否很好地贯彻实施,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关键也在于此。我们知道,社区服务是对犯罪人进行社区矫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