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基于同一事由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将民事损害赔偿诉讼移送审理刑事案件的审判组织,作为附带民事诉讼进行审理。但下列情形除外: ( 经常居住地不一致,采取定期支付方式将会实际增加当事人负担等项重大原因,赔偿权利人请求一次性支付损害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第三十七条 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363.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完全允许当事人依照意思进行自治,则会混乱人们的是非善恶观念。另一方面,刑事和解对刑罚预防功能的削弱,首当其冲的是一般预防功能。刑罚一般预防的功能 犯罪所遭受的物质损失主要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告的赔偿来进行弥补;另一方面,附带民事诉讼被告的赔偿行为只是人民法院对刑事被告人减轻处罚的酌定情节。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99.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肇事案件,如果有减轻情节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也可以考虑适用刑事和解。 (二)引起被害人家属激愤的交通肇事案件难以和解。这些案件主要指具有逃逸 在诉讼之列。可见,在刑事附带民事程序中,法律关注的是物质损失的赔偿,而不注重精神损失的弥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法官调解的唯一目的就是物质损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015.html -
了解详情
的近亲属(如被害人的父母、子女、配偶等),在不能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从犯罪人处获得损害赔偿时,由国家对其所遭受的物质的或者非物质的损失 ,位列世界第四位,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三、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构建之初探 无论从保护被害人人权、平衡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保障,还是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374.html -
了解详情
地位。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惩治犯罪,必然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机关来对刑事犯罪行为进行刑事追究,在我国就是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检察机关是我国唯一的拥有 诉讼过程中在法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可以与被告人调解达成赔偿协议,并以此终结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等诉讼权利。 结 论 综上所述,被害人在不同的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18.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的法制要求。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当逐步扩大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一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不断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 包括对被害人精神上的抚慰,无需再就精神上的损害给予赔偿,而且,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审理精神损害赔偿难以操作和执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684.html -
了解详情
并不以国家审判机关对行为人宣告有罪且免予刑事处罚为必要前提,无论在民事诉讼中还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民事损害赔偿的提起和解决从来不具有实现行为人 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非常明确的是,其中并没有将行为人“无能力赔偿”受害人的财产损失列为客观方面不可或缺的要素内容。换言之,交通肇事行为人之行为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4.html -
了解详情
在刑事审判结束后,由受害人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依本人之见,从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 对受害人的这一权利切实加以保障。参考文献:①参见熊健奎“浅析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特点”《当代法学》2003年第9期P156②参见国际人权法教程项目组编写《国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33.html -
了解详情
,已经超出了民法救济以实现“平均的争议”为目标的价值功能。由此决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设计在理发上具有限定主义的特征。限定主义理发将“非财产上损害”的赔偿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在此,有一个特殊的问题需要关注,那就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能否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最高法院去年公布的一个司法解释,对在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84.html -
了解详情
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在依法予以受理。 2、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 ,不应存在实体差别。 因此,法律上应当承认原告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有权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它所体现的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功能和对被害人心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