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的相关规定显得简单、粗疏。 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49条规定,二审法院应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不受当事人上诉请求的限制。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 发回,至少要在决定前充分征求当事人的意见。第四,发回重审是二审程序处理结果的一种形式,要兼顾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促进诉讼进程。 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535.html -
了解详情
充分的,就可以直接作出裁判,可以不再进行开庭审判。[62] 且不说这种以身份地位决定二审是否开庭审理的合理性问题,单就抗诉就必然引发法院开庭审理而言,就要产生司法 能证明被告人有罪,法院就应该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无罪判决,而不必再次发回重审。二审法院面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一审判决,本来就应裁判一审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596.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职能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我国刑事诉讼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第二审程序是我国刑事审判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发挥着纠正一审错误判决、监督一审 案结事了。3.同级人民检察院建议开庭审理的上诉案件,二审法院应当尊重检察院的意见。4.发回重审后再次提出上诉的案件,为使控辩双方特别是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618.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裁判没有依据或裁判理由明显自相矛盾等。在大陆法系国家,一般把这些提起法律审的理由作为绝对理由,其他理由属于相对理由,例如德国、奥地利、日本、韩国等 年第6期。 [24]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上诉裁判的处理方面规定二审法院可以直接改判,而无须撤销发回重审。在实务和理论上一般称为自行改判。这里需要注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8.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确认。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二审案件改判、发回工作的的若干意见(试行)》就规范了法官改判、发回重审的标准和原则,对初审法院根据自由 认定是基于初审法官最先掌握当事人提供的第一手诉讼材料而作出,这一点至关重要,与上诉审相比则具有优势;(3)进行这样的分工有利于两审权能的合理分工,提高上诉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2.html -
了解详情
审查处理。当事人主张的新的事实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应裁定驳回起诉。 三、关于第一审普通程序中的当事人恒定与诉讼承担 在诉讼进行中,当事人因各种主客观原因,将其 诉讼法》第140条及《解释》第251条规定,可以合并审理。 第一,二审发回重审案件,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第140条关于诉的合并审理的规定。发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536.html -
了解详情
严格的禁止或规范。也就是说,伴随着案件请示汇报制大行其道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第一审法院通过案件请示汇报的途径获得特殊民事案件之处理思路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小, 贬损的现象还是一如既往的缺乏刚性约束。司法实践中,裁量型发回重审已长时间的沦为很多二审法官减少案件实体处理工作量或规避涉诉信访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953.html -
了解详情
总是会认可初审法院的事实认定。 美国的民事诉讼初审一般由陪审团认定事实,故上诉审充分尊重陪审团对事实的认定。德国民事上诉制度改革亦强调控诉法院(指上诉法院) 立法确认。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二审案件改判、发回工作的的若干意见(试行)》就规范了法官改判、发回重审的标准和原则,对初审法院根据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62.html -
了解详情
拷量 1.“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概念与法理内涵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90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 死缓。后其父董克强以儿子被捕时未满18周岁为由提起上诉,二审发回重审。2003年3月25日,河北省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重新审理,判决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7.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认定是基于初审法官最先掌握当事人提供的第一手诉讼材料而作出,这一点至关重要,与上诉审相比则具有优势;(3)进行这样的分工有利于两审权能的合理分工,提高上诉审 确认。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二审案件改判、发回工作的的若干意见(试行)》就规范了法官改判、发回重审的标准和原则,对初审法院根据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