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论必定正确; 大前提、小前提只要有一个错误,推论必定错误。 换成法律上的术语,其逻辑规律就是: 事实认定正确,法律适用正确,判决必定正确; 事实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7] 刘天兴,戚庚生。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J].法学天地,1997,(2):6-9. [8] 梁慧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98.html -
了解详情
古罗马时期,举证责任制度最早产生于古罗马法。本人想从其渊源着手,就其发展历程,分配规则及目前中国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加以论述。英美法系国家的学者一般 该规定于2002年4月1日施行。它的实施弥补 了当前民事诉讼中证据立法的不足。规范了民事审判实践,为进一步的民事 立法奠定了基础。从立法和执法现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82.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度。 (二)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在大陆法系国家,实行的是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在证明标准上则要求达到内心确信。这里所谓心 民事举证责任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38。 [4] 江伟主编,证据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17。 [5] 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64.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应充分行使告知义务。 关键词:民事诉讼 当事人举证 影响因素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核心问题,总是与一定的法律职责和义务相联系,当事人 一)举证责任分配应结合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进行 举证责任分配是指根据当事人的主张或者案件事实,确定由哪一方当事人负举证责任,也称举证责任承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7.html -
了解详情
对被告不利之推断。1976年新加坡最先采纳这一建议,载入1977年1月施行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法案。由于北爱尔兰发生一系列恐怖主义暴力案件,1988年英国通过了适用于 法官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力仅应限于案件管理和诉讼引导权,诉讼应贯彻辩论主义原则和处分原则,减少法院干预。在事实探知方面,民事诉讼应实行证据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3.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的形式确立了自认作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弥补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缺陷。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开始接受诉讼中的自认,标志着我国 自认及其效力》 作者:徐新 来源:法律图书馆 [13]《当事人自认对司法判断权的合理约束及其例外》 最高人民法院:贺小荣 《人民司法》2002年第6期 [1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9.html -
了解详情
对待。但部分国家亦规定当事人在一定情形下可作为证人。如德国1933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引进了当事人询问制度(Parteivernehmung),即以当事人所知事实之陈述作为 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力仅应限于案件管理和诉讼引导权,诉讼应贯彻辩论主义原则和处分原则,减少法院干预。在事实探知方面,民事诉讼应实行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9.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的案件除外。第九条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1)众所周知的事实; (2)自然规律及定理; (3)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 的表现。绝不能理解为法院有举证义务,在民事诉讼中承担举证责任。但该规定对于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未规定明确的范围,没有明确在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219.html -
了解详情
出来的。质证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证是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前提人民法院对案件的认定以有坚实可靠的证据为依托,而坚实 则可以非公开开庭时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 第三,对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也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依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17.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声明或主张不明确、不适当或不充分时,法官通过启发、询问、提醒等方式,促使当事人作出适当的声明和陈述,或提出证据,查明案件 诉讼请求。这时又必须重新给当事人举证期限,另行安排开庭时间。虽然法官可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问他们是否自愿放弃举证期限,但很难使双方当事人取得一致意见。另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