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中作出的让步是对其民事权利自愿作出的处分,因而无懈可击。实际上,这一处分行为往往并非出于当事人自愿,而是在法官的暗示、诱导甚或是别有用心的压制下作出的 实际上也就意昧着对外地一方当事人权益的损害,既不公平,又违反了民事法律行为“表意真实”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说,类似的调解协议同样背离了合法原则。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18.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一个旨在设立担保物权而不是追求债权法上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债权合同呢?但是若依物权行为无因性的理论,如果原债权人已将担保物权附随债权转让 中占有一席之地,则是在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得到蓬勃发展,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的民事立法开始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的规定,法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22.html -
了解详情
其拍卖效果适用民法上的原则,质权人应负出卖人之责任,拍定人因民事法律行为而取得所有权,债权人与债务人间债权关系是否于拍卖时存延,直接影响其拍卖 执行机构实施的拍卖,也就不属于执行程序中的拍卖[4](P256)。至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第226条规定之其他单位受人民法院委托代为拍卖,只是从方便人民法院拍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2.html -
了解详情
条1款后段,13条2款后段)。原则上,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要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例外的,纵令事前未得到法定代理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段。)债法上的处分行为有债权让与(Abtretung)、债务承担(Schulduebernahme)及债务免除(Erlass),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46.html -
了解详情
过程中容易先人为主,不利于保持人民法院居中裁判的中立地位。事实上,“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并不矛盾,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客观真实”是司法证明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 证人的范围。我们认为,证人作证的行为不同于民事法律行为,“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等同。只要具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5.html -
了解详情
和科学性产生怀疑。当我们冷静下来,审视民法典在世界范围的历史发展以及中国的民事立法实际,我们觉得似乎有必要重新考虑制定民法典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我们认为近现代民法典 原则(包括制定根据、任务、民商法基本原则等)-民事通则(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民事代理、民事法律渊源)-商事特则(包括商事主体、商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2.html -
了解详情
胁迫,同诈欺一样,并不绝对排除意愿,而是“受强制的自愿(CoactusVolui)”。[3]因而行为并不是当然地无效。诈欺诉及胁迫诉创立后,罗马法对欺诈、胁迫行为已 上取得了较大进步。《民法通则》第四章第一节中对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作了系统的规定。这反映出法律对人的意思自由的认可。就其社会经济原因看,反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89.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责任;有的不符合民法原理,如《民法通则》第62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条件时生效”的规定,实则按民法原理,在符合条件时还有终止效力的 导向的作用,实际上是牵制了经济的发展。需要什么,制定什么“的立法指导思想在民事立法中体现为”同步立法“。这种立法形式虽然较”滞后立法“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24.html -
了解详情
利润的办法收回投资,所以如果合同能够长期存在,他们会根据合同获得长期收益。假使法律不把这种长期合同约束力视为无效,这样资金一贯缺乏的加油站以及饭店经营业就不会有 的这些规定形成了一致的协议,在这里,就有必要适用法律行为制度所确立的意思表示的规则(《联邦法院民事判决汇编》第78卷,判决书在第263页,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91.html -
了解详情
和法律发展史。公元前21世纪,随着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作为国家统治工具之一的“法律”也产生了。随着中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 和主婚权。六、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在民事法律方面也体现了一些新特点:1)明确民事行为能力。《宋刑统》的《户令》规定:“十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