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法律规定以自首论处。而诸如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正在服管制刑的罪犯以及正在缓刑和假释考验期内的缓刑犯和假释犯,由于没有被剥夺其人身自由,尚 是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被剥夺,无法自动投案。笔者认为,既然刑法明确规定了准自首的主体条件,《解释》又将正在服刑改成了已宣判,那么,这充分说明,立法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02.html -
了解详情
六个月,因不可抗拒力或其它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1.诉讼时效的中止必须是因法定事由而发生。这些法定事由包括两大 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对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6、人民法院作出逮捕决定后,应当将逮捕决定书送交公安机关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773.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上就认定为刑事侦查行为。比如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这些行为显然都是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的,当事人对这些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 责任的不应立案追究,即使已立案,也应撤销已立的刑事案件。 (2)采取强制措施的条件。公安机关对相对人采取人身、财产强制措施,应当向法院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562.html -
了解详情
和公安机关对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看守所条例》第二十六条也规定: 民事诉讼;(五)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对不起诉刑诉法也规定了具体的条件,检察官也只能在此基础上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总之,适用法律时,只要对法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84.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利影响。因此,无论是检警机构还是警察、检察官本身,都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无条件地追求胜诉结局的利益之争中,而不可自拔。在此情况下,如果有哪一个证人 救济。结果,无论是羁押、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传,还是搜查、扣押、窃听、通缉等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个人隐私的强制手段,都完全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4.html -
了解详情
、假释,《监狱法》共有6条内容对此作了规定。从减刑的条件、减刑的办理、假释的办理,不当减刑、假释的禁止等方面进行规定。但这些规定并未能全部涵盖减刑、假释 包括两个方面,即进行专门调查工作,采取相关强制措施:这里的强制措施,其种类包括拘传、取保侯审、监视居住、逮捕和拘留。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22.html -
了解详情
为原则上就认定为刑事侦查行为。比如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这些行为显然都是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的,当事人对这些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 责任的不应立案追究,即使已立案,也应撤销已立的刑事案件。(2)采取强制措施的条件。公安机关对相对人采取人身、财产强制措施,应当向法院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68.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无罪羁押赔偿原则,该部分同样不能赔偿。这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6.无罪的人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情形,是否应予赔偿?如果没有合法根据,而将无罪的人 原则或结果责任原则。又如《日本刑事补偿法》第1条(补偿的条件):(1)在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普通程序、再审或非常上告程序,受到审判宣告无罪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55.html -
了解详情
阶段的嫌疑人一般不会取保。2、取保候审率取保候审在我国是替代羁押的最主要措施,监视居住各地都极少适用。[xiii]取保候审率能从反面说明羁押率,但具体有 ,取标本兼治之途。当然现在还不具备进行彻底重构“公、检、法”三家关系的条件,所有的改革应以现实为基础,同时兼顾前瞻性与可行性:1、改革口供规则,适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73.html -
了解详情
强。经济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往往迅速转移,有的是改名换姓,伪造身份,有的是不断变换使用不同的姓名、证件和通讯号码,行踪诡秘,难于发现和捕获。 三、对经济犯罪在逃人员的 配合扣留护照、回乡证及其他有效证件,限制其出境;对符合条件的,及时采取取保侯审、监视居住、刑拘、逮捕等强制措施;办理边控手续,在边防口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