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称为正义。㈡两种理解的不同影响阐明对于法与正义关系的不同理解,究竟有什么实质意义呢?至少,我们可以从两大法系的裁判中看到这两种理解所产生的 诉讼权利和机会,但如果当事人不能有效利用,造成败诉也应该有他们自己的责任。经过新堂教授的议论,日本民事诉讼法学界关于程序正义和程序保障理论的研讨进一步深化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48.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一个应该予以个别化处理的问题,在笼统抽象层面上,无论是认定现有的民事诉讼时效中断规则无需变通即可完全适用于行政案件,还是认定行政诉讼特殊性决定了其不 者的角色。同样,法官丝毫没有顾忌北京大学所谓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反对。究竟是什么促使法官勇敢地成为立法者,并最终完成强制性制度变革(当然从有待二审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35.html -
了解详情
在我国诉讼主体的客体化现象严重,一直以来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被视为诉讼客体,法官不是处于一个中立的位置,而是以纠问的方式对待 保证,抵制地方保护主义的侵蚀,树立司法的权威。在统一行使法院的进人权时也应注意灵活性,坚持进人标准的多样化。对法院中法官、书记员、法警、司法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4.html -
了解详情
了根据程序正义设计的法律制度或秩序。那么,程序正义的原理究竟带给我们什么? 程序正义首先要求程序法律制度的健全,这实际上意味着法治本身的建立和完善。 法治实现的障碍,甚至导致对法治的信任危机。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西方国家近年来民事诉讼中的一些新的改革理念和举措,例如加强法官职权以提高审判效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93.html -
了解详情
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也并非永远处于管理者的地位,而这种连行政法学者也注意到的“恒定”分类法局限问题,为什么某些经济法学者却视而不见,将“国家主体”以管理者的姿态 民事手段和行政手段,出现原告主体因同一事由在民事诉讼中偶尔胜诉,却在行政诉讼中屡屡败诉的戏剧性场面,甚至会出现因法院拒不受理而投诉无门的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68.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也可以适用于损害赔偿请求权。”法国除在侵权行为同时构成应受刑罚的犯罪的场合,请求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适用治罪法第637条以下有关时效的规定以外,民法 的目的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于避免举证困难和谋求当事人双方的公平对待。因此,应注意不要将预定期间与消灭时效相混淆,以避免由法院依职权自动援用时效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18.html -
了解详情
较早地予以指出,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16事实上,立法上之所以没有确立举证责任的具体分配规则,与我国民事诉讼长期实行职权探知主义体制有很大关系, 没有将法律要件分类说确立为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因而上述规定也就很难说是什么举证责任的“倒置”,实际上只是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一种规定。20其二,上述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83.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的基础上,对“iuris”抗辩和“Facti”抗辩进行了完全重新定义。潘托克顿学者注意到权利之不存在和权利被抗辩阻碍两者的区别,尽管曾经有人尝试着用同一 的考虑,应允许法官依职权考虑直接援用;阻碍权利的事由却是对原告方请求权的效力进行阻挡,并不会使原告的请求权失去合法性基础。根据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91.html -
了解详情
其正是希望通过房地产登记材料的查阅来支持自己的确权民事诉讼。如果完全依据《登记材料查阅规定》,那么法院毫无疑问应作出维持判决。案件虽已解决,但本案的研究 那么绑匪即可通过制度捷径查阅被绑架人的家庭财富,而不必用“踩点”等容易引起注意、风险较大的方式得到信息。国家也正基于保障当事人隐私权以及其他利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71.html -
了解详情
来解决,这在理论上没有障碍,行政诉讼上不是有“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吗(反过来,就不存在民事附带行政诉讼),这说明用行政诉讼程序可以解决与权力因素有 op.cit., p.207. 既然如此,为什么私法不可以去研究它们,去规范它们?公法又有什么必要和理由一定要拒绝私法的染指呢?因此,在本文的讨论中,一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