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法官依法独立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如《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规定 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08页。 ②江伟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 ③罗玉珍、高委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199.html -
了解详情
但均认为该犯罪行为严重侵害了财产利益与司法活动。原民事诉讼审判法院因所在地即犯罪地,当然具有诉讼欺诈刑事案件的管辖权。这就产生了一个难题:受骗法院 的生长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8页。 [28]张曙:《刑事程序公正的心理学分析》,《政法论坛》2009年第1期。 [29]徐静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75.html -
了解详情
一名书记员作为具体案件的承办人,负责从收案到结案再到执行的案件处理全过程;程序的运作主要在法庭之外进行,承办人一般会主动去接触当事人,深入纠纷现场调查事实、 和细节,因此这也意味着一场交织着程序与组织的制度变迁。 确实,审判方式改革带来的程序变动已使中国民事诉讼失去了作为一个模式整体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15.html -
了解详情
辩论权利的规定为申请再审的第10项法定事由。该项法定事由牵涉到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一项重要的程序基本权利,即听审请求权。辩论权保障是保障当事人听审请求权的 案件的事实、证据材料及法律问题向法院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并以此影响法院的审判程序及其结果的权利。听审请求权是一项宪法上的权利,属于程序性的基本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28.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自1993年的司法改革以来,人民法院的审判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在立法上得以肯定,在审判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 无正当理由不提出答辩状的,法院可以做出缺席判决。 最后,严格限制上诉。对于诉讼中裁判错误的司法救济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对此各国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18.html -
了解详情
起诉后申请撤诉。当事人的处分行为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程序能否开始:(1)、当事人的起诉引起第一审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有合法 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599.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调解,并确立了调解的自愿、合法与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实践中对审判程序进行改革,加强规范化 而理论界也声讨法官调解偏好的现象,于是出现了重判决、 合意,并不必然建立在证据充分、事实清楚的基础之上,所以,民事诉讼调解对于调解主持人员而言实体与程序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严格按照法律,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56.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2001年3月10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通过司法解释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不得不再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如果附带民事部分待二审法院对刑事部分作出终审裁决后再继续审理,则会造成诉讼的过于延迟。可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分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089.html -
了解详情
上诉审的纠错作用,即使发生了错误,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也可以弥补审级相对较少的不足[2杨荣新民事诉讼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105 ,被上诉人在其上诉期间届满后,对原审裁判的不服部分,在已开始的上诉程序中提出的上诉。附带上诉是为了平等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在被上诉人提起附带上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699.html -
了解详情
完善到比较完善,其间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也探索出许多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新路子。但在目前的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法院还是更多地依赖自己调查、收集的证据 法官在审前介入取证有诸多弊端,但目前各国民事诉讼发展的总体趋势又是朝着在诉讼案件决定方面的当事人主义与在诉讼程序运作方面的法院指挥和管理的职权进行主义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