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构成要件作为违法类型的话, 该当构成要件要件的行为首先应该是违法的行为, 反之, 正当防卫等就不能该当构成要件(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理论) 。于是, 犯罪论最终 学者山口厚从两个方面对构成要件的违法有责行为类型说提出了批判: 第一是从构成要件的机能, 即他认为将作为责任要素的故意、过失归属于构成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599.html -
了解详情
,1982年版,第497页。)在我国刑法中,也只是在第20条第3款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中涉及了这一概念,即:“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 ,以暴力为威胁内容的胁迫手段,同样具有暴力犯罪的本质特征,将其排除在暴力犯罪之外是不妥当的。(2 )将暴力只限定为对人身的侵犯,也与刑事立法和司法实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3380.html -
了解详情
,是受国家的委托并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而不是以法人的名义出现的,因而国家机关的侵权行为在实质上有别于一般法人的侵权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关于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实行正当防卫的具体规定》要求,而任意对公民使用枪支、警棍、警笛、手铐、警绳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0745.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一般预防目的的关系。[49] 第五,客观归责论与传统过失论存在区别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既有利于客观评价各种学说的利弊得失,也有利于正确决定我国刑法 过去)的状态。[64]在此过程中,即使行为人具有结果回避可能性,但也可能由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信赖原则等事由而否定结果回避义务。 (二)对普通过失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43.html -
了解详情
略显单薄。同时二审引用公平原则判决给予一定补偿,笔者认为,也并不妥当,公平责任原则不是归责原则,而是损失分担规则,即在加害人和受害人均无过错的情况下,为弥补 在侵权责任法中明确规定的免责事由仅有:受害人故意,第三人侵权,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14】 参见李领臣、赵可:《自助游法律责任的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1054.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危害性的情况下不得被宣告为犯罪,从而使行为得以免除刑事责任。 免罪事由在我国是确实存在的,而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并没有专门的理论对其进行科学的阐说 符合了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无罪行为。例如,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即属于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而免罪行为是指行为已经符合犯罪构成四要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870.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危害性的情况下不得被宣告为犯罪,从而使行为得以免除刑事责任。 免罪事由在我国是确实存在的,而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并没有专门的理论对其进行科学的阐说 符合了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无罪行为。例如,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即属于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而免罪行为是指行为已经符合犯罪构成四要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686.html -
了解详情
的指导作用,实现司法个案处理公正的有效路径。比如,在疑难案件出现的时候怎么办?我个人认为可能要跳出单纯的、教条的、绝对的从所谓构成要件出发来处理案件的传统 有些刑法条文在厘定时就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司法裁断可能也是不合理的。比如,正当防卫中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如何理解?无过当防卫权中的行凶怎么解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606.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能够作为决定行为是否能够被认定为着手以及是否能够被正当防卫的因素,但不能决定不法的程度。那么,可否认为教唆犯是因果关系的起点,因此和正犯的不法相同呢? 年版,第135页。 (37)任海涛:大陆法系正犯与共犯区分理论评述兼谈对我国共犯形式客观说之反思,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3期。 (3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232.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能够作为决定行为是否能够被认定为着手以及是否能够被正当防卫的因素,但不能决定不法的程度。那么,可否认为教唆犯是因果关系的起点,因此和正犯的不法相同呢? 年版,第135页。 (37)任海涛:大陆法系正犯与共犯区分理论评述兼谈对我国共犯形式客观说之反思,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3期。 (3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2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