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大部分情况下表义人都会以夸大或调侃的表达方式表示出来。这种表意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戏谑性是很难使一个理性人以正常逻辑去 的。但是, 如果戏谑行为人违反了谨慎义务, 使一个理性的受领人都信以为真, 建立了信赖关系, 按照戏言的要求实施行为, 结果行为人的行为是戏谑行为而无效, 那么, 因此而造成受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92.html -
了解详情
)为代表的相信登记正确而受法律保护的第三人以及以孙宪忠(1984)为代表的公示公信原则与善意取得原则的绝对对立。相对的,肯定学说则赞成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 ,该登记只涉及城镇,辐射不到农村。故以建设部门属下的房地产登记(只有房产而无地产的登记)不能满足物权公示的要求。(2)现在属于国土资源部的原土地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18.html -
了解详情
已经详细论证过,设立证券市场独立审计制度就是要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利益相关者的成本收益率,[8] 如果要求信息使用人在使用审计信息之前,先去考察提供审计信息 富勒通过论证指出:“期待利益的保护原则实际上以信赖利益的保护为目的。” [10] 于是,信赖理论在富勒那里就成为契约责任的一般原则,它在理论上突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23.html -
了解详情
而允诺禁反言制度只要求许诺人对受诺人的信赖已经预料到或应当预料到,并不要求许诺人在撤销允诺时主观上有过错,显然,缔约过失原则的成立要比“允诺禁反言”原则严格,在社会经济生活日益繁纷复杂、公平正义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如果固守过错归责原则,显然会导致对当事人保护不力、悖于公平正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1.html -
了解详情
恪尽职守或合理调查,应当可以免除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督促其履行职责,确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3.损害后果。“无损害即无赔偿”。民事责任之产生,皆以损害为 因素,而法院同时又采取“推定信赖”原则,对投资者来说举证责任较轻。1972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先是区别两种情况作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如果被告负有确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6.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法》没有列举,究竟包括哪些具体行为,应根据先合同义务的内容及《民法通则》“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进行把握。常见的有:1)缔约一方未尽必要的通知、 合同生效条件丧失;(3)违背协助、告知、保护、保密等义务,致对方利益受到损失;(4)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如恶意促使或阻止条件成就等。效力过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9.html -
了解详情
以侵权损害的事实为基础,它不一定存在于缔约过程中,也不要求当事人之间存在信赖关系,只有在侵权行为发生后才使侵权人与被侵权人之间产生了损害赔偿关系。二是 的意义。对于此项,学理上有人认为,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主要指当事人一方对附随义务的违反,即违反了通知、保护、说明等义务。⑾但实践中遇到的情况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77.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设计,为了对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双方信赖利益的保护,基于合同订立过程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因其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与合同有密切关联性,在吸收了 当事人故意或过失地违反了先合同义务,另一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要求对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同样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0.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该房子被烧毁,在这种情况下,甲、乙间的买卖合同合法有效,由于甲的原因不能履行合同,乙可根据合同约定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赔偿乙因不能履行合同而遭受 利益损害赔偿请求权即植根于诚信原则,用以调和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之偏差,盖意思表示有瑕疵时,保护表意人的同时顾及善意的信赖人,善意信赖人仅得从善意人之表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25.html -
了解详情
之原则,此原则为美国判例所承袭,日本通说均认为以损害发生时为准。笔者认为,原则上应以表意人为意思表示时为准。理由是,第一,“以损害发生时为准”对表意 请求强制执行。其理论依据是,信赖规则是主张公平正义的衡平法衍生的一项规则,公平正义是它的追求目标和理念,这就要求它必须以保护公平之必要为适用规则的前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