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裁判者是否处于公正和中立的地位、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和权利是否平等、当事人是否已被给予充分的机会以便其提出自己的主张、意见和证据等。程序效益和效率 准备。”「34」还有学者认为,就《民事诉讼法》的修改问题而言,在民事诉讼的知识储备上还有许多不足,例如,对于民事诉讼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审判独立、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设置“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之专章规定,并非是出于对立法体例之科学性的成熟考虑,而只是为了功利性地满足现实之需。除此之外,应将“企业法人破产还债 。我们认为,虽然三大诉讼中的证据制度确实存在一些共性,但事实上它们各自的特性要明显大于共性,特别是民事诉讼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的差别更是极为明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1.html -
了解详情
另外有些学者也是一方面大谈特谈“应以‘法律真实’或‘法定真实’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标准”,另一方面在论及应当确立何种证明标准时,又主张确立盖然性证明标准。[19]很明显 》,2001年第6期,第118页。[⑨]陈珺:《实质真实证据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中国律师》2002年第10期。[⑩]裴苍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7.html -
了解详情
另外有些学者也是一方面大谈特谈“应以‘法律真实’或‘法定真实’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标准”,另一方面在论及应当确立何种证明标准时,又主张确立盖然性证明标准。[19]很明显 》,2001年第6期,第118页。[⑨]陈珺:《实质真实证据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中国律师》2002年第10期。[⑩]裴苍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7.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在诉讼机制中占有独立的地位,但它却不是一项自给自足的制度。证据制度除了要受其自身的运作规则制约外,还要受特定历史条件 方面的事实。这类事实一方面可以确定人民法院是否有权主管,另一方面可以据此辨别出纠纷应适用的管辖法院联结原则。其二为连接地点,如合同履行地、被告住所地、侵权行为地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7.html -
了解详情
准备的核心,而且审前准备鲜有当事人参加,即使当事人参加,也经常是法院与当事人的单方接触,这种做法使法官难以保证中立性和公正性,致使开庭审理形式化。因此,改革审 程序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设立文书提出命令制度。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七种证据中,书证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经常被运用。司法实践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6.html -
了解详情
是民事诉讼证据?这个问题,在民事诉讼法中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有学者认为,民事诉讼证据,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亦有学者认为,在民事诉讼中 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5)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6)与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65.html -
了解详情
的调查和收集,这将有利于提高证据调查的质量,确保司法公正。三、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举证时限与证据失权相联系。民事诉讼中的失权是指当事人(含第 法院应重新为当事人指定举证期限。也有代表认为,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并不会影响当事人的举证,举证期限应继续计算。还有代表认为,如果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举证期限应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03.html -
了解详情
的考察,北大法律评论第2卷第1辑,1999年。王亚新,中国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一)(二),日文,载日本《民商法杂志》109卷第四 ;王晖晖,2002年,368-402页。[30]关于德国及日本的民事诉讼中如何从原理和程序外观上区分作为证据方法的当事人陈述,参见王亚新,2002,40-46,19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55.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能是其他机关,包括不属授权范围的司法机关。检察机关拥有司法取证权的理由在于:首先,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司法取证权具备法律许可性,即具有民诉法 取证权的运用目前,在检察机关并不直接参与庭审调查、法庭辩论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可以将依职权收集的证据在提出抗诉时一并移送法院。在再审开庭时,如果法庭质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