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的定义,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损失的被害人或者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 是由其亲属、朋友等代为完成。而一些被害人因死亡、工伤或不愿面对犯罪人等原因,往往也不直接而由其代理人参与调解。这种间接性调解,造成被告人与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83.html -
了解详情
平等原则,修改为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被害人提出或同意刑事调解,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不能支付或不能足额支付赔偿金的,可以通过责成 制度适用的实际问题。就完善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律制度而言,主要包括:1.在我国现行刑诉法第三条中增加一款,规定经被害人提出或同意,公安机关、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06.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由此可见,附带民事诉讼的核心是围绕被害人这一特定的当事人而展开的,而对于 一审、二审、审判监督程序到死刑复核程序,在刑事诉讼的各个审判环节上都有设置,利于被告人赔偿的积极性,而作为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也是渴望得到赔偿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16.html -
了解详情
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但是,对于证人因为作证受到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威胁,刑事诉讼法没有相关规定或只有一些原则性规定,无法解决证人的实际问题。国家应当承担的 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可以作证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可以作证不够科学。在形式诉讼中,被告人、被害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警察、检察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9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 (2)侵权人主观上具有过错,而且达到严重的程度。对于严重的程度的理解,应限于故意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56.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地位,并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作了比较具体、全面的规定,主要有申请回避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提起 实体保障。 缺陷之一:赔偿范围狭窄,程序限制多 目前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规定,被害人只能就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4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权利本位法律意识的强化,要求刑事侵权给予精神赔偿的呼声越来越高。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民事法律领域已广泛确立,而 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2)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从刑事案件立案后到一审判决宣告以前,在侦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28.html -
了解详情
也适用民诉法的有关规定,如实行当事人处分原则,适用调解原则,适用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制度的规定等等[2]。可见,刑法36条的规定已涉足民事实体法的范畴。 赔偿范围,是符合立法宗旨的。因为,其一,被害人精神损害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把民事诉讼放到刑事诉讼中解决,有利于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及时处理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16.html -
了解详情
在法定追诉其内行使;4、目的特定。明确的目的是刑事诉讼活动中当事人实施刑事诉讼行为的基础,被害人行使刑事不起诉转自诉制度的根本目的就在人民法院惩罚犯罪, 诉讼担当实为法定代理之另一形态,检察官系以被害人之代理人身份出庭支持起诉,不具有国家公诉的性质。 (四)建立对自诉案件的司法申请审查制度 我们也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06.html -
了解详情
相一致的,但该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送达附带民事诉状副本时,应当根据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确定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交民事答辩状的时间。实践当中,由于被害人 的意义。笔者认为: (一)建议立法机关删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将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诉讼严格分离,被害人对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完全依据民事诉讼法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