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之后。这一排列似乎表明审判监督程序是专门用一纠正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结束后已生效的错误裁判。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充分体现了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与作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的互相制约的关系。 特别指出的是,人民法院接到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以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11.html -
了解详情
代表们所代表,成为他们的共同利益关系人。{4}(P836)第二,具有给付性的小额多数当事人的侵权诉讼,判决效力扩张的意义在于其他当事人可能援引判决获得同等 含有社会环境、经济成本,又含有审判效率及审判程序明确、方便等多种要素的集合概念,处于诉讼模式转换时期的民事诉讼背景之下的两便原则,对明确我国代表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669.html -
了解详情
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外,所有民事案件,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在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均可适用法院调解。 或者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而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自由意志的产物,完全符合民事诉讼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允许当事人无特殊理由反悔,有违法律的规定。而且,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412.html -
了解详情
指定或命令 为主要形式,存在着法院管辖权随意解决的可能。显然,这种模式往往与民事诉讼职权主义和法院组织 系统的行政化相联系。 这一模式存在的弊端有二: 当事人的异议权利在程序上还没有更加得到实质性的保障。为此,有学者建议在 我国民事审判中,应当把明显违反管辖规定受理案件的情形规定为第二审撤消原判的事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80.html -
了解详情
重新审理。 (3)发出纠错性检察建议。针对庭审中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错误使用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情形,不依法送达导致当事人权利受损的案件,检察机关应该 执行、以物抵债等方法,为评估拍卖机构或案件当事人谋取利益;滥用职权,以执代审,以执行裁定变更判决内容,任意变更、增加被执行主体;挪用、截留、私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090.html -
了解详情
民诉法第71条之检讨 综上所述,在大陆法系各国或地区的民事诉讼中,为迅速推进诉讼程序或基于达成其他诉讼目的之考量,在特定事项的证明上或在特定的诉讼 诉法第153条与第179条第2款却分别将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作为第二审法院撤销第一审法院判决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定情形或事由。依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09.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时可以不受任何时效和次数的限制。法律应当严格限制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比照民事诉讼的两年申诉时效,可以规定对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在判决生效 后两年内提起 ,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 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26.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公共利益的案件抗诉监督的权力;同时,从整体上对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介入民事诉讼领域的方式和程度作出调整。上述主张的理由是:首先,检察院针对一般 民事 审和第二审程序 中,再审程序中亦应如此,况且再审程序的启动直接关系到当事人之间既定权利义务的变更,自然当事人最有资格发动再审程序。现行《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82.html -
了解详情
对程序作出灵活取舍。其结果是裁判不是在公正的程序的基础上作出,而程序公正是民事诉讼的正义性要求。当事人诉诸法律,其目的就是要得到正义的保护,而 证明要求和多元的盖然性占优的证明标准。 2.修改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关于民事诉讼要查明事实的规定,以及第一百五十三条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787.html -
了解详情
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查,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而复查 。赞成的认为这样做有利于纠纷的解决,尊重事人的民事和诉讼处分权,也减轻人民法院的负担,节省诉讼资源,降低诉讼成本,减少诉累,避免过多地提起再审;反对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