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接受的。 其次,法院调解原则是民事权利自由处分原则相一致的。公民的民事实体权利以及民事诉讼权利,法律允许当事人自由地处分,这一原则是各国法都普遍接受的。 ,也有法院片面追求调解结案率,因为以调解结案,当事人就不能上诉了。这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上诉率,然而,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上诉权是重要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41.html -
了解详情
是当事人的明确意思表示。 明确自认前提。《证据规定》第8条规定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也就是说,身份关系案件不能受当事人自认之约束,即人事诉讼中一般 民事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不但体现在民法中,而且也应体现在民事诉讼的有关程序中,是法律对当事人在处分自己诉讼权利时的基本要求。当事人对于自己不利的事实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37.html -
了解详情
了无诉即无裁判的原则。由我国法制建设的国情所决定,我国行政诉讼法从民事诉讼法体系中独立不久,尚未形成健全体系,因而与民事诉讼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些诉讼 地自由裁量权和单方决定权,可以主动地对相对人进行处分,而相对人则处于绝对的被动状态,双方没有平等的攻防武器,所以,在行政诉讼中法律应给予原告更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04.html -
了解详情
协议,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当事人各自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二是作为当事人一方的权利人放弃或减少某些实体权利。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必须是当事人自愿的结果 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一规定明确了依法处分原则的定义,即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依法支配自己的民事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30.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的可变更民事行为法律后果的实现,只有在当事人提出请求的前提下人民法院才可予以审查裁判,否则将构成对处分原则的违背,不符合人民法院审判活动 限制,在法律适用上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将请求变更权的行使期限届定为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84.html -
了解详情
(诉权还是法秩序?) 1、以上的所有考察,最后都可能面对一个非常严厉的反问:主张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在本质上与民事诉讼并无差异,结果必然是承认原告对 有斐阁1990年,第267页。 [41] 前揭(日)小早川光郎《调查处分证明》第271-272页。 [42] 前揭(日)小早川光郎《调查处分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057.html -
了解详情
遗漏的补充判决程序应该依当事人申请为限,这体现了民事诉讼法理的处分权原则[4].《建议稿》第319条也规定应以当事人申请为限。 笔者认为启动裁判遗漏的 看,法院遗漏裁判部分且不依据职权主动作出补充判决实质上是违反了当事人的处分原则。遗漏裁判的诉讼标的已由原告在起诉时向受诉法院提出请求法院作出裁判,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0.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式从事民事活动,诚实对待他人,顾及他人的权益,在不损害他人权益的前提下谋求自己利益的实现。 概括起来,民法学中的以下制度体现着诚信原则的善意真诚 判决,无须如严法诉讼那样拘泥于法律的具体规定和僵化的形式进行裁判。[17] 中世纪法学家在对诚信进行定义时也认为利益的公正分配属于诚信原则的题中应有之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70.html -
了解详情
证人出庭作证也只是做了比较原则的规定;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这是一部 出庭作证对查清案件事实没有影响。既然质证是一项权利,享有该权利的当事人当然有权进行处分,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实际上是对质证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38.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事司法回到正确方向上来,避免刑事程序中人权保障的片面化、极端化。 4、在坚持公正原则的前提下,追求刑事程序的运作效率。在不妨碍公正处理案件的前提 被害人的损害应得到适当赔偿,对此,我国刑诉法规定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立法上需要完善的,是应将告知被害人此项权利并在其提出赔偿请求时告知其负有提供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