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法形式,使用欺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因此,准确界定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是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关键。 一、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性质 刑法理论上,就如何界定合同 揩主编:《刑法》,法律出版社2001版,第144页。 ②赵旭东主编:《合同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2页。 ③张明揩主编:《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9.html -
了解详情
为故意,且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认定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一、非法占有的认定。 在合同诈骗罪中,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利用 的主观方面是否限于直接故意则值得讨论。实践中,一些从犯与主犯相互配合,具有共同的非法占有目的,在此情形下,从犯也属直接故意;一些从犯对主犯具有非法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10.html -
了解详情
(11)具有其他欺诈行为,拒不返还被害人财物,或者致使被害人财物无法返还的等等。 三、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的主体 根据刑法第224、231条规定,本罪的 民事责任,既返还财产又赔偿损失。而民事欺诈行为形成民事法律关系,实施民事欺诈的行为人只承担民事责任,而不承担刑事责任,主要是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追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69.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形式。这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考虑定罪证据的客观可见性。由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在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中,需要能够证明被告人所利用的合同 货物或钱款到手后挪作他用或用于私人挥霍或抵偿个人债务或携款物潜逃,行为人非法占有的目的就非常明显; 4、考察行为人在违约后是否承担违约责任。在通常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89.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犯罪,从主观上看,行为人并非意图将全部诈骗所得据为己有,而是只想占有其中的一部分;从客观上看,受骗人虽然财物被骗,但同时也有数个偿还以前诈骗所得 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版,第302页。 ②田鹏辉:《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问题》,《学术交流》,2004年第1期,第44-45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21.html -
了解详情
页。),应认定为诈欺性陈述。为了有效地保护交易安全, 彻底贯彻民法之诚实信用原则,间接故意应被视为民事之诈欺故意。 关于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之具体 而不可能构成刑事诈骗。一般认为,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行为实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根据这一定义不难看出,犯罪目的仅存于直接故意中(注:苏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0.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中的合同认定规则。合同诈骗罪的关键特征是利用签订、履行合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必须是能够体现一定的市场秩序,体现财产转移或者交易关系, 合同关系、交易环境以及法益侵害等方面分析,应当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一是与之间存在合同关系二是的诈骗行为发生在经济活动之中三是的诈骗行为不仅侵犯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0639.html -
了解详情
相较于诈骗罪属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下面详述合同诈骗罪的构成: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 合同,虽然最终没有完全履约,也不认定为诈骗罪。但若行为人在多个合同签订后,并没有设法履行合同,其诈骗犯意明显,自应以合同诈骗罪论赴。二是内容半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579.html -
了解详情
集资诈骗罪对象的社会公众,应当是指不特定人或者多数人,而不是不特定多数人。在集资诈骗罪的认定上,对象范围是否特定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无论是向不特定的多数人 保险诈骗罪(第198条)等9个金融诈骗罪,第三章第八节规定了合同诈骗罪(第224条)。这些犯罪构成了刑法中的诈骗罪群。一般认为,《刑法》第266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691.html -
了解详情
的问题,但从近现代以来各国刑事立法发展情况看,将不动产纳入财产犯罪 之对象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如《日本刑法》第235条之2专门规定了侵夺不动产罪; 其取得财物为合法占有,不可能再生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要根据行为人签订、履行合同的情况进行 具体分析。具体来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