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性审查的尺度,是判断起诉是否达到法定起诉条件的门槛。确定合理的公诉审查标准的意义在于:一是公诉审查标准为检察官提起公诉确立了最低的标准,也为法官的审查确立 所以公诉审查只是第一关,审判是第二关,为了通过这两次考验,提起公诉的标准应高于公诉审查的标准。 提起公诉的标准要从四个方面衡量:一是指控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05.html -
了解详情
;报复性起诉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一、违反实体条件的滥用 公诉的实体要件是指作出公诉决定时必须符合法定实体要件,如果违反这些法定要件则构成 公诉政策实施。 其四,必须认识到公诉权滥用的多样性,统一规定一个单一的公诉权滥用标准并不科学。在涉及检察官恶意提起公诉的公诉权滥用中,比如报复性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47.html -
了解详情
,公诉权滥用与否不应当以是否判有罪为标准,只要提起公诉时符合公诉条件,就不会因为法院判无罪而构成公诉权滥用。但我国司法实践中,却以是否判无罪 公诉政策实施。 其四,必须认识到公诉权滥用的多样性,统一规定一个单一的公诉权滥用标准并不科学。在涉及检察官恶意提起公诉的公诉权滥用中,比如报复性起诉,显然检 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59.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程序与简要制度进行构建。 (一)提起行政公诉的条件与适用范围: 在提起行政公诉的条件上,检察机关是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其能力远远超过相对人 制度概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⑹⑺⑻公益诉讼课题组:《检察机关提起和参与民事行政公益诉讼资格探究》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0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嫌疑或嫌疑不足;(2)本应决定起诉犹豫而提起公诉的:(3)基于违法侦查而提起公诉的。公诉权滥用论的基本主张是:对于不当起诉,受诉法院应当不待 对象,其现实针对性更加明显。 与高田、井户田两位教授分别从公诉权理论和诉讼条件论寻找抑制不当公诉的理论根据不同,田宫裕教授对通过司法手段抑制不当公诉的实质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48.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检察机关的案件来源,调查权,立案条件和范围,检察机关的管辖,提起公诉的形式,法院管辖和审判组织的形式,一审和二审程序, 改革热点问题研究综述》,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205233页;关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问题,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著:《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综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759.html -
了解详情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第五十 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第一百九十七条 判决书应当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5262.html -
了解详情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第五十 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第一百九十七条 判决书应当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5261.html -
了解详情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第五十一 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第一百九十七条判决书应当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178.html -
了解详情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第五十一 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第一百九十七条判决书应当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6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