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充分提供了相关证据,陈述了事实理由,从而减少 了当事人上诉、申诉,缩短诉讼周期,减少当事人的诉累,提高了司法效率。 二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官释明权 原告按申诉处理;案 件受理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通过明确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 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0.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因为在事实争议型的诉讼中,无论是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还是被告提出的抗辩,能否得到法院的采信,全在于证据。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一般要由当事人来提供 获得该证据对法院查明争议事实有重要作用时,法院才有必要调查,才会同意当事人的申请。其实,不仅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要以必要性为前提,就是当事人将已经收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26.html -
了解详情
,总准确率为87.8%,不可确定率为12.2%,其中刑事案件准确率为92.5%,民事案件准确率83%。[1]据《法制日报》报道,从1994年到1999年,沈阳中院已 》,载《中国司法鉴定》2004年第3期。 [24] 韩冰:《测谎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载《行政与法》2007年第6期,页105。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59.html -
了解详情
替代的。 二、视听资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1.证明民事法律行为。传统上证明民事法律行为的手段以书证为主,其他证据兼用,而且中国民诉讼法也将书证列为 实体公正。但在理论界和司法界,对这一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看法。 赞同该批复内容的学者认为,在取证方式上严格限制,对保护人权,尤其是对保护公民隐私权具有积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284.html -
了解详情
不提交答辩状,视为不存在争点,也就无须提交审判,在审前准备程序中即能够加以解决。因此,原告原则上自行送达诉状,而被告则必须在规定的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93. [5][日]笠井正俊.民事诉讼中的争点和证据的早期整理与自主开示[J].比较法杂志,1995(1). [6][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82.html -
了解详情
称为民事诉讼的脊椎,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问题,一者,民事诉讼是以依据法律解决纷争为基本使命,其基本方面即是对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由此认定案件事实,进而才能 责任的分配,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1、待证事实分类说,即依据待证事物的性质或内容来分配举证责任。该学说又可分为消极事实说和外界事实说。消极事实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3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了自认作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弥补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缺陷,是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表现。自认可以完全平息了当事人双方对自认案件 〉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2月版 10、《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是否都不适用自认》四川省广汉市人民法院:王长军中国法院网 叶亚奇 陈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32.html -
了解详情
, (12).28 [3] 程春华.民事证据法专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514 [4] 张其鸾.浅析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J].天府新论, 2004, (12).32 [5] 何家弘.电子证据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120 [6] 姚太明.关于电子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04.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实践中,许多法官不善于确定争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把原告诉讼请求是否应当支持当作争点,实际上等于没有确定争点。例如原告基于一个侵权之诉要求 不得随意变更,开庭审理也只对争点进行审理。这类似于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审前会议。 (三)证据交换程序 固定争点后,法官应当召集双方当事人商定举证期限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23.html -
了解详情
对被告不利之推断。1976年新加坡最先采纳这一建议,载入1977年1月施行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法案。由于北爱尔兰发生一系列恐怖主义暴力案件,1988年英国通过了适用于 法官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力仅应限于案件管理和诉讼引导权,诉讼应贯彻辩论主义原则和处分原则,减少法院干预。在事实探知方面,民事诉讼应实行证据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9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