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0.9%。1999年到2002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民事抗诉案件占全部再审案件的比例从13.15%上升到24.6%。[3](P304)以这些有效统计数字为 ,从本质上看,这些弊端并不是抗诉制度的产物,而是再审制度的产物。只要有再审制度,不管由谁引起再审程序,都势必带来这些弊端,因为它们正是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32.html -
了解详情
,正是由于被告人的上诉,使上级二审法院发现和纠正一审判决错误。但是,通过再审程序加重被告人刑罚以纠正一审判决错误,实际上是以牺牲上诉不加刑原则为 人民法院。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审法院认为应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应当按照什么程序纠正原判刑罚错误?由于中级法院有权管辖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62.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就案件作出权威判定,该判定一经作出,对法院立即产生拘束力,非经法定程序,法院不得对该案进行再次审理。 另一方面,人类总是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弱点,法官 ,在法治社会,维护生效裁判的安定性具有不言自明的价值。这决定了再审程序在法治国家诉讼程序中的边缘性:它只适用于个别公正完全压倒法律的整体安定价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6.html -
了解详情
、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由此可见,法律规定能提起并决定再审程序的主体仅限于法院和检察院。试想法院自我纠错的可能性、可操作性有多大 也就无法让申诉人心服口服地接受处理决定。笔者同意一些学者提出的关于处理刑事申诉程序的设想,即分为受理、调查、作出处理结论予以答复三个阶段。[9]下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67.html -
了解详情
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而在再审程序中主要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可见,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 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此种情形的适用条件是:(1)在一审程序中举证期限内无法提供该证据;(2)无法提供是有客观原因的;(3)经申请并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6.html -
了解详情
上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刑事申诉是诉讼性质的行为,并且是属于再审程序的组成部分;另一种意见认为,刑事申诉不是诉讼性质的行为,并且不 合理等情况来决定是否提前审查、处理。这样,既有利于上级人民法院通过审查申诉和再审审理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同时也易于解除申诉人对原审法院的意见和不信任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33.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处理,当事人如对原判决、裁定、调解书不服,可按申诉程序处理。 (二)案外人申请再审,应当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申请人、原审其他当事人答辩时应向人民法院提供或者确认自己准确的送达地址。 因申请再审人或者被申请人、原审其他当事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送达地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736.html -
了解详情
贯彻这一原则存在不彻底甚至违背这一原则的情况。法院提前介入,二审审理范围以及再审程序的启动等,在理论与实践上乃至于立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应进行更 制约,防止被告人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国内有些学者建议在我国建立这种法官介入审前程序进行司法审查的机制。我们认为这是不妥的。因为任何法律都是一种地方性知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13.html -
了解详情
中,各级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检察机关的抗诉案件不予受理,导致再审程序难以启动;在刑事、民事行政抗诉中,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又将案件 轻微刑事案件由被害人直接起诉外,控诉只能由检察院提起,法院不得主动开启审判程序;法院的审判对象必须与检察院起诉指控的对象保持同一性,检察院未起诉指控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32.html -
了解详情
诉权的转型。传统的诉权概念也逐渐被接受公正审判权、裁判请求权、诉诸司法权、程序保障请求权、接近正义权、接近司法权等现代话语所取代。 诉权的现代转型首先 月恢复审理,2000年10月作出终审判决,前后历时13年。[25] 由此看来,再审程序作为我国两审终审制的补充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