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法并无不当。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基本分配标准,与欧盟大多数国家民事诉讼中根据主张事实的性质来确定举证责任规定的实质内容基本是一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1年出版,第302页。 [44] 陈刚著:《证明责任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49-51页。 [45] 《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62.html -
了解详情
观不被抛弃,上述局面就无法被改变。因此,严格地讲,在主客体诉讼模式中,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法院和当事人之间的举证 责任的因素即参与到客观举证责任的分配当中。[20]此外,证据的证明份量、证据上辩论原则等问题也属于公法问题。参见沈达明编著:《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上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3.html -
了解详情
陈旧的观念,应予摈弃[13]. 第二,从举证责任的分配,要保证当事人举证地位的平衡。举证责任的分配,有法定分配和裁量分配两种途径和形式,这都是非常 克的学说及其意义[J].现代法学,2003,(4)。 [8]汤维建。论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J].法学家,2003,(3)。 [9]丘联恭。司法之现代化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13.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平正义价值。三、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质内容就是将证据规则引入庭审。民事案件的庭审,就是通过举证责任的分配,引导当事人举证、质证,法官采信证据,通过采 内容,就是如何运用证据规则进行庭审的过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为庭审中证据的运用,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运用证据规则应当注意以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2.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事实,谁就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该事实。?(二)对特定的事项作出举证责任转换的规定-即举证责任倒置。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并非绐终归一方当事人承担 公害等案件,在适用一般侵权行为规定来确定举证责任分配的同时,大都另以各种特殊具体情况的事实存在,作为解释法律适用的方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96.html -
了解详情
多需要十四道法律程序:如果是劳动关系存在异议的首先要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仲裁之后如有不服就是民事诉讼一审、二审,在劳动关系被确认之后紧接着就是对 法律的权威性。从法律的制度设计的角度来讲,举证责任的分配应该以公平性为前提,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关系中,劳动者处在天然的弱势地位,特别是在职业病的鉴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0896.html -
了解详情
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诉讼中证据规则适用问题展开了分析,提出了优先适用审查指南规定的建议,然后对司法实践中举证责任和新证据采信等问题进行了辨析,为关注这一 ,能够从教科书等特定载体上获得或惯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适用民事诉讼中的免证规则。作为法官,在诉讼程序中无法掌握专业领域技术知识和惯用方法,因此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3364.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 最后就会出现要么债权人不满意要么配偶另一方不满意的局面, 无论如何都会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此时, 既然举证责任的分配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那么就必须考虑从 分离。4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14条第3款也赋予了配偶另一方提起析产诉讼或者申请执行人代位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4954.html -
了解详情
种观点更为合理。理由如下: 第一,符合举证责任分配法理。关于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目前,根据当前我国民事诉讼法所遵循的规范说理论,实体法律规范可分为 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本案中,原告虽然未能举证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合意,但是在被告亦未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4096.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的局面,受害人因侵权行为受到损害,没有任何救济渠道,这也违背了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也不可能为社会或者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 综上所述,我认为《条例 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不合理?不知最高人民法院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民事诉讼中对举证责任的分配,通常遵循“谁主张,谁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01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