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够条件的,通常使用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达到解除劳动关系的目的,基本取代了条例规定受理范围的第一项所涉及的事项。如民营企业不再对职工人头档案 :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保险征缴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上述规定表明了三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875.html -
了解详情
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依《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适用《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三条、第二十条关于开除的程序规定。 请求损害赔偿,但该损害赔偿应扣除劳动者因职业病享有的工伤社会保险利益。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劳动者根据上述规定向用人单位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可一并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166.html -
了解详情
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二)经济赔偿金经济赔偿金是企业超越法律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一种惩罚性的赔偿,是违法行为所要付出的代价,其 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549.html -
了解详情
末位淘汰制”大行其道,一方面通过淘汰后进员工,留出职位编制,吸纳新进人才,保持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掌握员工的去留大权,有效制约、管理员工。但被淘汰的 岗位或提高工作强度,借口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 这就意味着用“末位淘汰制”进行解雇并不合法,企业不能通过自己制定的绩效考核制度,对绩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547.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和劳动关系。尽量维护劳动合同的效力,慎用解除劳动合同的方法解决劳动争议案件。引导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顾全大局,承担更多的社会 单位主张从其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赔偿中扣除对劳动者依据人身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合同已经获得的赔偿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4、妥善处理未经工伤认定的工伤保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411.html -
了解详情
指当事人一方故意制造假相或隐瞒事实真相,欺骗对方,诱使对方形成错误认识而与之订立劳动合同。胁迫是指当事人以将要发生的损害或者以直接实施损害相威胁,一方迫使另 合同的意识和签约率。另,公司、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长远发展需要法律保障,更需要法律顾问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环节进行风险把控、保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084.html -
了解详情
因超过起诉期间被驳回起诉的,用人单位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中级人民法院在受理用人单位撤销仲裁 单位已按国家和省有关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劣势企业关闭退出和富余人员安置等规定,办理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不连续计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125.html -
了解详情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和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该竞业限制条款对双方当事人仍然具有约束力,但双方另有约定 。 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台港澳地区居民已经付出劳动的,可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台港澳地区企业驻内地代表处未通过涉外就业服务单位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297.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时,要尽量维护劳动合同的效力,慎重简单使用解除劳动合同的方法来解决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既要鼓励、规范企业自觉履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等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调解,促成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要充分尊重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的基础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717.html -
了解详情
签订劳动合同和为他缴纳社会保险,2010年10月23日,小谈向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同时,他还向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诉,要求单位支付其未签订劳动合同 其筹备阶段的民事行为包括用工行为应由正式成立的企业(公司)负责。 (五)上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处理意见 除本文第四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8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