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监视居住期间可否折抵刑期问题的答复│2001年11月 59│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印发《关于审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几个具体程序问│2003年10月15日│已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7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陈大顺减刑一案的答复│2006年12月7日 │已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163.html -
了解详情
正确认识羁押的性质和目的,羁押不是一种侦查工具,而只能是作为例外的程序上的预防措施使用。办案期限可以延长,但羁押期限不随其自然延长。(2)确立羁押 羁押率。我国当前高羁押率是超期羁押赖以存在的大环境。普遍适用非羁押手段,加强对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措施的监管力度,明确其适用条件,增强可操作性,提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098.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在补查期间,可对其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由此可以看出,在审查批捕阶段,补充侦查只能采用退回公安机关补充 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注释】 [1]陈卫东.程序正义之路第一卷 [M].法律出版社,2005.225. [2]陈伦钊.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547.html -
了解详情
而没有采用排除非法取证原则,试问非法的程序如何能保障证据的真实性?即使是立法上确立了侦查程序违法应当承担的后果,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其违法行为无从揭示 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对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因为犯罪嫌疑人处于弱势地位,律师在该阶段也仅限于提供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071.html -
了解详情
物证的表述在日耳曼法中,在杀人情况下提供尸体具有一定的程序意义,法学家们通过将罗马人的观点和德国人的观点相融合,便产生出这样一个观念,在杀人情况 规定逮捕的条件: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910.html -
了解详情
普通群众的观念有关。社会上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被刑事拘留的人坐牢了就是罪犯,而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就是公安机关放人了、不管了。这就 对普通的治安违法行为以《治安管理处罚法》为依据,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而当违法行为严重到犯罪程度时,则以刑法为依据,按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37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效率低下,有失公正。所以公安司法机关对醉驾行为进行追诉应当采较普通程序更为简化的程序,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完成。 侦查机关在获取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 强制措施,但是其并非仅有拘留这一强制措施可以适用。除此之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都是追诉机关确保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有效措施。因此,不能错误的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851.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逮捕,在实践中意义不大,因为我国刑法分则中的几乎所有罪名都挂有有期徒刑条款。至于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社会危害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的平衡,亟须在立法层面重新构建逮捕证明标准以及保障证明标准正确实施的逮捕制度。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必须正式确立和贯彻无罪推定原则,保障犯罪嫌疑人获得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403.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非法言词证据。可见,我国立法上对非法证据的界定侧重于考察取得证据的程序和方法,而不考虑证据的内容和表现方式,此界定法属非法证据认定上的 人员还被侦查机关以涉嫌包庇罪名而逮捕、监视居住。该案未能对被害人身份进行深入调查核实,导致错误认定被害人,是错案的发生重要原因。[23] 2.零口供案。直接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88.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非法言词证据。可见,我国立法上对非法证据的界定侧重于考察取得证据的程序和方法,而不考虑证据的内容和表现方式,此界定法属非法证据认定上的 人员还被侦查机关以涉嫌包庇罪名而逮捕、监视居住。该案未能对被害人身份进行深入调查核实,导致错误认定被害人,是错案的发生重要原因。[23] 2.零口供案。直接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987.html -
了解详情